导语:浙江省宁波市食安办日前公布了2012年下半年宁波市乳制品抽检结果,鲜奶合格率不足七成,其中家庭订奶半数不合格。自三聚氰胺风波以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从没消停过,是是非非,好好坏坏,这次宁波液态鲜奶事件,让宁波本土奶业陷入鲜奶门。检测过程、检测方法是否存在不妥?企业和官方作出的奶产品检测结果为何迥异,背后藏着什么玄机?大肠菌群、β-内酰胺酶是怎样混入鲜奶中的?
  牛奶又闹安全问题了,昨天(27日),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了一份2012年下半年全市乳制品的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奶合格率不到7成,只有68.66%,大肠杆菌最高超标1000万倍。
 媒体报道  
宁波被曝鲜奶合格率不足7成 大肠杆菌最高超标千万倍
【点击查看全部名单】
  前天下午,网友“生煎”在东方热线论坛发了一篇帖子,说宁波抽检六品牌鲜奶,合格率仅为68.66%。帖子附带的《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显示,光明、涌优、宁波、新希望双峰等品牌都有标本检出大肠菌群超标或β-内酰胺酶。
  值得注意的是,β-内酰胺酶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是不能在牛奶中添加的。它能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抗生素打掩护。而抗生素滥用可能造成人体产生药物耐药性等不良后果。
  帖中涉及的光明、新希望双峰、宁波乳业都是浙江乳业市场巨头。【详细
宁波市药监局:部门抽检鲜奶合格率不足七成
  对于这次抽检的初衷,宁波市药监局表示是为了更加客观评价市场上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状况,所以通过到大型超市以及家庭订奶箱两条途径,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鲜奶的合格率最低。
  大型超市抽检的鲜奶合格率为87.13%,家庭订奶箱的鲜奶抽检合格率为50.00%。【详细
宁波食安办:奶箱无冷藏功能,样本易变质
  宁波食安办称,去年8~11月都有抽检,但查出不合格鲜奶集中出现在8月和9月,这应该和天气炎热有关。抽检样本时,模仿订户取奶习惯,有时中午取,有时下午取,有时一两天后取。
  这位负责人认为,鲜奶不合格主要是运输和居民饮用过程中变质。鲜奶高于6度就容易发生这种变化,而奶箱无冷藏功能。 【详细
宁波牛奶集团:这份抽检结果不准确
  宁波牛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廉立伟说,由于牛奶产品的特殊性,他们集团得到政府部门"关爱","每天我们除了自己会对牛奶进行检测,市里和省里相关部门也会经常性地定期抽查。"
  但对这份检测报告的结果,他表示了不认可。"β-内酰胺酶阳性,有可能是奶牛本身就会自带,人为加入这样的事,我们绝不会干。" 【详细
【点击查看完整文件】
1

编辑:施菲菲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