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集中突击“理论轰炸”,不见三令五申检查督导,政治教育淬火与战斗精神砥砺,在这里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教育引导“春风化雨”与聚气凝心“润物无声”的无缝对接,让官兵们在“对话”中筑牢了精神高地。
按图索骥,辗转宁波边检站官兵的工作、训练、生活各个现场,发现处处都是主题教育的生动课堂,时时都有培育活动的“校验考场”。教育机制创新奏出的时代强音,让笔者感受到了官兵意识形态的深刻转变。
事情还得从宁波边检站年初的一次党委议教说起。
“岁月年轮滚滚前行,官兵工作、生活条件日新月异,但革命军人的光荣传统意识形态,正在悄无声息地慢慢淡化,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却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议教会上,站党委书记张辉的话一针见血,引起了众人的思考。
“要摒弃传统教育中的老旧机械的‘一锅粥’式教育,把教育主动融入到部队经常性思想工作中,运用官兵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着力打牢官兵思想根基。”站党委一班人迅速达成了共识。
引入新型“对话”教育模式,是这个站确保教育常态化的杠杆。在“对话”过程中发挥“谈”与“想”的“思想交锋”,突显“观”与“听”的“感同身受”,使教育过程步入从学习实践到消化理解的良性循环,思想政治教育在末端得到落实。
——在中队,学习室、会议室、阅览室处处都有革命英模的画像和英雄事迹,班长、排长、队长,人人都是“教育长”,团员、党员、指导员,个个都是“讲解员”。
——在本职岗位,每一次站岗值勤、每一次挥汗如雨,都成为坚定官兵理想信念的实践舞台。
——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一次聆听扣人心弦的抗倭战争讲解,每一次阅读催人奋进的文献资料,每一次观看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都让广大官兵深刻感悟了革命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了革命先辈为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找到了与革命先辈“对话”的感觉。
从一名携笔从戎的大学生,成长为优秀业务干部的任荦,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听完老红军动情讲述当年革命先辈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倾诉最后嘱托的英雄事迹后感慨万分。他在日记中写道:“当兵前我理解军人就是会打仗,如今我懂得了忠诚的信仰和崇高的使命才是军人本色,没有正确的价值观,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