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台州市的实践独具特色。
在共和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中,台州市的实践独具特色。
30多年来,台州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州模式”,使这个渔港小城一跃成为名震全国的制造业基地。
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后,台州人将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带到了万里之外在此基础上,台州市还创造性地提出项目建设要“集中连片、形成亮点、做好示范”。
“可别小看这十二个字,这既是我们工作的原则,也是目标。只有做到这点,援疆项目才能建起一个点、示范一大片、带动一大批,让职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吴才平说。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2010年台州市援建一师、阿拉尔市的头3个项目――阿拉尔市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一师高级中学教学楼建设工程、台州新村灾民安居房建设项目确定下来。
翻阅资料,记者对实施这些项目的紧迫性有了深刻认识:老的阿拉尔市水厂日供水能力只有4万吨,其中3万吨都是明渠输水,存在安全隐患,而且随着城市规模扩大,阿拉尔市供水缺口已达3万吨;一师高级中学的老教学楼是使用近30年的危楼,该校3000名学生不得已被安排分片上课;2010年8月,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侵袭阿拉尔市及周边的两个团场,一夜之间5万亩耕地、果园被淹,逾千户职工群众住房坍塌、居无定所……“这些都是职工群众急盼解决的大事,只有不遗余力地建好,才能为10年的对口援疆开好头、起好步。”吴才平感慨地说。
土地勘测、项目设计、环境评估、工程预算、资金划拨……很快,台州市超过1.2亿元的援建资金陆续到位,2010年冬,3大工程全面铺开。
时间紧、任务重。台州援疆指挥部横下一条心:困难再多,也不能降低标准、放慢速度,一定要建出兵团乃至新疆最好的援疆项目。
为了这个目标,援疆干部一丝不苟。他们请来中国最好的水厂设备安装企业,负责阿拉尔市水厂改扩建工程。考虑到城市发展余地,他们还将输水管线管径由0.8米提高到了1.2米;台州市额外投入350万元,为一师高级中学配备了国内最先进的教学设备;更多的惊喜在台州新村,他们将和谐人居理念融进小区建设,景观营造、太阳能一体化利用、水循环和地源热应用、现代化物业管理……这一切都让一师、阿拉尔市职工群众大开眼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1年,3大项目相继建成。其中,新的水厂解决了阿拉尔市20万居民的安全饮水问题,除城市生活供水量每天新增3万吨外,还能日提供7.5万吨工业用水;一师高级中学教学楼囊括建筑工程领域浙江“钱江杯”、新疆“天山杯”和兵团“昆仑杯” 3项大奖,创造了援疆工程纪录;1680户受灾职工群众告别低矮破旧的老房,迁入了富有江南水乡风情、装修齐全、配套完善的台州新村。
3大精品工程一时间成为媒体焦点,引来无数参观者,各团场争相学习效仿:
――原来团场建小区只重盖楼,配套和绿化不健全,现在都比照台州新村的标准,建起了水系和景观,配套也更完善。
――原来阿拉尔市楼房均为平顶,自从台州新村的房顶采用坡形顶后,阿拉尔市出现越来越多的坡形房顶,这样既有利于排水还能隔热。
――原来阿拉尔市的各项工程施工全部采用单排脚手架,台州援疆指挥部来了后,改为双排脚手架,使施工更安全、更有效率,工程质量更有保障。
时至今日,台州市按照“集中连片、形成亮点、做好示范”的理念,在一师、阿拉尔市已实施民生项目31个,投资总额达20.15亿元,安排援疆资金5.95亿元,占到援疆资金总量的85%,解决了一大批事关职工群众冷暖的难事急事。
启示二:产业援疆要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和受援地比较优势,以存量引增量,以资源引投资,以环境引客商,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产业发展,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亮点,也是难点。
是亮点,因为产业合作可以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是难点,因为产业合作不是简单的拉郎配,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寻找合作契合点。
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产业援疆负责人王侃向记者介绍,与阿拉尔市的援建关系一确定,台州市就组织专门力量着手研究一师优势产业与台州产业对接的可行性。
那么一师突出的优势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资源优势,一师农业现代化水平国内领先,全师年产籽棉70万吨以上、果品50万吨以上,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而且一师所处的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储量大、品质好。
其次是政策优势,国家和自治区、兵团对南疆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包括产业差别化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阿拉尔市的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再次,阿拉尔市地处南疆中心枢纽,周边有多条公路、铁路在建,还拥有塔里木大学的科教优势。
更具特色的是师市合一的发展模式,使阿拉尔既有兵团组织化程度高和集团化经营的优势,又能与市场机制无缝接轨。
“资源、政策、区位、体制等比较优势的有机结合,能使阿拉尔市成为优势能量的最佳释放区。”王侃说。
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比较优势,台州援疆指挥部重点选择纺织、食品加工、支农、新能源等产业为突破口,推进优势资源转换,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扩大两地经济交流合作。
3年来,台州援疆指挥部每年都要组织团队外出招商参展10余次、接触百余家企业。同时,他们已邀请140多批次浙商到阿拉尔考察。
发展平台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台州市与阿拉尔市采用“飞地经济”模式,本着“园区规划共编、基础设施共建、招商引资共抓”的原则,规划建设了占地14.5平方公里的台州产业园。
4月初的一天,记者走进台州产业园,看到这里一座座厂房、车间已拔地而起,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眼前的景象让人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只是戈壁荒漠。
台州产业园一隅,总投资35亿元的浙江洁丽雅集团新疆分公司品牌研发基地建设已现雏形。目前35万平方米的主体厂房已经建成,只待设备到厂就可安装,年内有望投产。
该公司副总经理夏乃君告诉记者,洁丽雅集团在阿拉尔投资,一是看中了当地的棉花资源优势和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二是因为台州市对口支援这份浓浓乡情和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
时至今日,台州产业援疆的磁场效应已初见端倪。目前,阿拉尔市已引进了晶科能源20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项目、泰科新能源有限公司5万吨多晶硅项目等浙商投资项目12个,计划投资总额达262.54亿元。
同时,辽宁新世纪、山东舜亦、福建迪司腾、浙江新世纪科技等8家企业已签订了在台州产业园投资的项目合同,总额达146.3亿元。其中,4家企业已开工建设,1家企业已经投产,台州产业园区正成为阿拉尔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启示三:智力援疆要放大效应,用足用活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和援助方智力优势,着重提升受援地干部人才的发展理念和能力水平,推动受援地尽快形成人才比较优势。
人才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石。一师发展的制约因素,不仅有资金,还有人才。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前,一师、阿拉尔市人才以农业经济、作物栽培、医疗和教育领域为主,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业经济、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了在阿拉尔留下一支“永不撤离”的人才队伍,给这里的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台州实施“干部人才援疆、干部人才培养、干部人才智力支持” 3大工程,以抓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4支队伍为重点,由“财”力援疆向“智”力援疆拓展。
带着沉甸甸的责任,3年来,已先后有64名台州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来到一师、阿拉尔市工作。
台州援疆指挥部副指挥长、智力援疆负责人郑志敏说,台州人才援疆是以一个个团队的形式进行,这样能使当地的干部人才从团队合作中更多汲取知识。
在教育领域,台州先后选派11名教育管理人才和教学名师,以团队形式赴一师挂职助教,近3年来已累计授课3598课时,举办各类讲学讲座43场,参加教科研活动342次,主持或参加课题、科研项目6项。一师高级中学校长刘新德感慨地说:“台州团队援疆的模式不仅带来了先进方法,更带来了先进理念,这是个体援疆很难达到的效果。”
就在大批援疆干部“西出阳关”的同时,台州还推进智力援疆由条块分割向共同参与、由单向支持向双向互动、由短期服务向长效合作转变。一方面,积极组织台州市各部门各单位与一师相关部门和单位展开结对合作,仅在教育卫生领域,就协调浙江省的14所学校、医院与一师的学校、医院建立了结对关系,争取支援资金6000多万元;另一方面,计划组织一师近1600名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连队主要负责人赴浙江省培训、挂职和交流。
台州援疆指挥部还投资210万元,把一师干部人才远程教育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组织人事网融为一体,为阿拉尔建起了全疆首个干部网络学习城。学员注册后,不管何时何地只要登陆,就能根据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打造网络学习城,实现了智力援疆“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的拓展。
在创新理念引领下,短短3年,台州市已安排智力支持资金3717万元,安排具体项目52个,涵盖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农业建设等10多个领域,为一师、阿拉尔市培训干部人才3200多人次,不管是资金量、项目数及培训人数均位居兵团各师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