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海茫茫,小溪潺潺;房屋傍山,道路平坦。大年初二,来到浙江省龙游县大街乡贺田村,仿佛走进一幅立体山水画。除夕夜前的一场大雪,好似点上几笔静谧的白色,与家家户户门上的红色春联相映成趣。
“你瞧,路上除了积雪,基本上没有什么垃圾。烟花爆竹放归放,收拾也是自己的活儿。”早上10点左右,村民林境松一边把自家门前的燃放垃圾装进村里发的垃圾袋,一边对记者说。据了解,龙游年前启动“洁净乡村行动”,而在林境松看来,村民们却没有为此过于忙碌,“村里平时就挺干净,大伙儿也都慢慢养成了爱干净的习惯,不需要搞什么突击大扫除。”
贺田村距龙游县城35公里,处于半山区,全村共有300余户人家,1100多人。曾经,这里是亲戚们拜年最不愿意来的地方: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粪坑遍布臭气熏天,房前屋后垃圾成堆。一到过年,燃放后的鞭炮和各种厨房垃圾更是给行人“添堵”。
“现在可不一样了,凡到过这里的人都会感慨我们村比城里的社区还干净!”现年60岁的贺田村党支部书记劳光荣说。在他的记忆里,小山村的“蝶变”始于2008年的那个春天,村“两委”换届之际。劳光荣召集村干部开会,决定认真搞村庄整治。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村干部们到处“取经”,筹划“不用花多少钱,举手之劳就能改变村里面貌”的方法。从2010年起,村干部们开始将酝酿已久的村“清洁工程”付诸实践。工程的核心在于“垃圾革命”——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化处理、定时定点投放、源头可追溯。贺田村将全村划分为5个责任区、23个垃圾投放点,要求农户上午8点前或傍晚5点以后将垃圾投放到指定点,由农村保洁员每天上午9点半前清运完毕。而像玻璃瓶、酒瓶这类的特殊固体垃圾,则固定在每月15日投放清理。
贺田村还建立了一个卫生评分制度,每月不定时地逐户检查、现场打分,满分为10分,内容涉及庭院、室内、屋前门后的沟渠、畜禽是否圈养等环节,分数直接公布在村信息栏里,大家进出都能看见。
“黄色的拿来装可回收垃圾,黑色的装不可回收的。剩饭剩菜就倒到田里,给农作物当肥料。”2012年村里卫生评比一等奖得主柯菊香告诉记者,村里为每个农户配备了2个垃圾桶,每月发放垃圾袋,一人每月发10个。此外,村里对每只垃圾袋进行二级编码,一级代码表示卫生责任区,二级代码表示户主代号,“这样就像给垃圾袋贴上了身份证”。
“不要看现在处处都蛮干净,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几乎天天都在做村民的工作呢!”回忆刚开始“清洁工程”的情景,劳光荣感慨万千。为了让习惯就地扔垃圾的村民意识到环境整治的重要性,村干部们甚至“兴师动众”地把回邻乡探亲的一位德国从医人员请到村里上卫生课。“一开始,不少村民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坚持认为,农村就是农村,卫生习惯沿袭了几千年,没必要这样搞。在挨家挨户做工作时,村干部们都没少被人说过。”
劳光荣告诉记者,如今的检查评比已经不像刚开始那么频繁,每当县、乡组织的卫生大检查,贺田村从来不用搞突击,工作成本大幅降低,“清洁工程”已进入了常态化管理。
如今,面对越好越好的环境,为给村民开辟致富新途径,村干部们又打起了“生态旅游”的“新算盘”。据村干部介绍,“贺田村旅游服务中心”已于年初正式营业。 2009年“浙江省绿化示范村”、2010年“浙江省卫生村”、2011年“国家级生态村”……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美丽蜕变,贺田村用了不到五年时间。而在劳光荣和其他村民的眼里,贺田村还期盼着一个又一个带来惊喜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