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原创     湖杭绍甬线     杭衢丽金线     浙江省情      美丽浙江       图片精粹     专题首页
 本网原创 更多...
·在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 感受古村神秘气息
·从报纸到网络 广告吆喝让后溪河村苗木经济起飞
·徐福东渡从这里起航 古老村庄打造乡村旅游经济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湖杭绍甬线 更多...
·全国首个监测PM2.5的村庄 滕头村有个“绿色梦”
·从"五一烂眼村"到国家生态村 吴书记眼光"老准的"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王羲之子孙守墓千年来尽孝 后人习书法之风盛行
·以花木为媒打造精品区 中国花乡村民年收入超5万
·一座“活”的庭院 诸暨耗巨资保护修缮古民居
 杭衢丽金线 更多...
·村子像城镇农家像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网媒记者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5平方公里花园村税收超亿元
·美丽乡村映衬秀山丽水 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秀山丽水城乡统筹共享养生福地
·美丽乡村浙江行:丽水致力打造秀山丽水养生福地
·农家似宫殿 浙江第一村震撼记者
 美丽浙江 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美丽乡村浙江行 > 绍兴 正文
绍兴上虞350多处越窑遗址正在进行再发掘
过了上千年窑工的指纹还清晰可见

  核心提示:上虞正在启动一项史无前例的项目。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用5年时间,对已知的350多处历代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并将发掘成果在省博物馆进行展出,让上虞的越窑青瓷重现光彩。

   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越窑青瓷是一抹明亮的色彩,它曾经青翠了一千年,又曾经消失了九百年,如今,上虞的越窑青瓷研究性发掘让它再度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上虞为何现在展开大规模的调查发掘工作,它有什么样的背景和意义?“新闻深呼吸”栏目记者走近了它,试图进行还原和解析。

  新闻现场

  5层土4米深,“夹心饼干”里藏着多少秘密

  沿着曹娥江堤塘行车至上虞市上浦镇甲仗村,走过一条弯曲的山路,经过一片竹林,一个7米长、8米宽、4米深的古窑探方展现在眼前。

  这个古窑址所在地叫傅家岭。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所谓探方,就是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忙着发掘青瓷碎片,遍布在探方内的窑土、匣钵、垫饼、瓷片让人感觉它的古老和壮观。这里的工作人员自信地表示,这项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一定会有惊人的发现。至于惊人到何等程度,答案要到整个研究性发掘工作结束的那天,才能揭开“谜底”。

  为了确保发掘工作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仅存的瓷片,现场作业的技术工人都是从陕西等地请来的,具有丰富的考古发掘经验。

  记者仔细观察探方剖面,发现如同一块“夹心饼干”,分五层,颜色由最底层的土黄色向上逐渐变深,到接近地表层时呈现黑色。

  “这些不同颜色是由不同时期的瓷片堆积形成,越底下的年代越早,从中可推断出这些瓷片的年代。上起唐末五代,主要造烧在宋代,下至元明时期。这里地表堆积如此丰富,可见当时在这里烧制官窑的兴盛。”考古人员介绍说,他们将通过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环节来进行发掘,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先挖晚的,后挖早的,按原貌揭露遗迹。

  古代窑工的指纹,穿越千年传递珍贵的信息

  “之所以选择此处进行探方,是因为这个窑群有代表性。”据上虞市博物馆副馆长杜伟介绍,此次探方发掘,对窑床不挖掘,是因为探方处是当时古窑的废品堆积密集区,是瓷片分布最多的区域。“与发掘窑床不同,探方的好处是相对省时,还能节省经费,但效果却不错,就如同对人体组织进行活检一样,能摸清组织架构。”

  昨天,记者在上虞市博物馆的办公室内看到,有关人员正在对一些瓷器碎片归档研究。在一个盘口完好,但只留下颈部以上的盘口壶上,有两个指纹清晰可见。“这是当时的工人在施釉时留下的,尽管这是件废品,但是贮藏着大量的信息,它们能让我们摸清产品的种类、文饰、制作工艺、烧制工艺等等。”

  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古窑址的探方还有可能扩方,以便采集到更多的瓷片。过段时间,还准备在这个山体的下方几十米处,对盘窑湾古窑址进行探方。

  新闻延伸

  5年调查350多处窑址,筹划在故宫博物院办展会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上虞与省文物考古所联合,计划用5年时间,对考古调查资料显示的上虞350多处历代窑址进行调查、发掘,发掘的重点是东汉、西晋、南北朝等早期的越窑青瓷窑址。

  “当然,各个时期的窑址会有代表性发掘,掌握的第一手资料越多越好。”据业内人士说,这次大部分发掘之所以不发掘窑床,是因为废品堆积区内已经蕴藏着大量的有关信息,弥足珍贵。“这堆发掘出来的瓷片,虽然没有完整的,但是这个窑址的废品率是多少?为何产出这么多废品等等都值得我们研究。”

  研究人员说,研究古窑址内的废品还有许多潜在的价值,它还能帮助建立起相关的数据库。

  “这次发掘,我们不急于求成,注重细节发掘。”据上虞博物馆相关人员介绍,哪怕是同一个时代的窑址,烧制的产品不一样,也需要进行发掘整理。而一旦发掘工作结束,还将进行回填,以保护当地的环境。“恢复原貌,不让地表裸露,仍旧保持山林绿化。”

  等到发掘和相关研究工作完成,成果将在省博物馆进行展出。“届时,不仅是碎片标本的展示,更是学术成果的展出,让上虞的越窑青瓷重现光彩。”

  此外,上虞方面还设想与故宫博物院进行联系,希望发掘成果也能在那展出,进一步打响上虞越窑青瓷这张金名片。

  新闻背景

  越窑青瓷与上虞的千年情缘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釉面青碧、晶莹润泽的越窑青瓷在1000多年间,从宫廷到民间,都广受欢迎,还曾沿着丝绸之路走出国门。

  上虞被认为是青瓷的发源地,其境内曹娥江两岸古窑遗址星罗棋布。追溯越窑青瓷的发源地,就在曹娥江两岸的章镇、上浦、梁湖一带,其中60%以上的古窑址位于上浦,由此也印证了东山再起地的上浦在中国青瓷制造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上虞在甲仗一带建排涝渠时,省里的考古专家发现了窑寺前古窑址。而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上虞的小仙坛窑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虞的这些发现,将瓷器的起源推前到东汉,具有很高的文史价值。”上虞市博物馆副馆长杜伟说。

  前几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有上浦当地的群众口口相传,当年,景德镇等地的窑工每当农历大年三十,就要从上浦偷偷挖去泥土,然后供奉在“窑神”前,以期来年烧得好窑,足见当时上虞烧窑技术的成熟。

  观点

  千年越窑青瓷 能否重现光彩

  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上虞的越窑青瓷在外影响力颇大,近年来,省内的慈溪、德清等地后来居上,关于越窑青瓷的起源和主要分布区域的争论不绝于耳。

  上虞有关方面此次下大力气拉网式摸底窑址遗迹,也有意提升当地的文化软实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前期完成对地表的调查后,又对窑址进行调查,并对窑址进行发掘工作,相当于对上虞境内的越窑青瓷建立‘体检报告’。”

  “地基打得深,楼才造得高。”他说,虽然前些年上虞的越窑青瓷在外名声颇为响亮,但大量的基础性调查工作没能很好地跟上,致使这些年中有些停滞不前。当然,此前,上虞的越窑青瓷发掘工作也断断续续地开展着,2004年,上虞对大园坪东汉古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外,2006年对尼姑婆山的三国、西晋时期越窑进行考古发掘。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文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现在上虞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越窑青瓷打造成品牌文化和特色文化,这使我们肩头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从前年下半年开始,上虞文化部门制订了具体越窑青瓷的系统性调查发掘与宣传计划,并实施。

  有关专家认为,在一系列政策利好的扶持下,文化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成为城市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引擎。越窑青瓷,作为物质文化、技术文化、精神文化的融合,有必要予以挖掘整理,因此,当下正在进行的调查发掘工作,就显得正当其时。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义乌发现一处新石器遗址 比河姆渡还早2000年
·义乌发现新石器遗址 比河姆渡遗址还早约2000年
·9个地方性法规规章列入杭州市2013年政府立法计划
·“南宋皇宫遗址”御园地块政府收回 绿城或将退地
·杭州良渚遗址保护管理条例修改草案征集建议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