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4日讯 “上个月,全厂的利润又超过了百万元。”宁波“新大昌”总经理姚禹国日前告诉记者,这家前身为“大昌布厂”的百年老厂正迎来改制17年来最辉煌的一年。10年前,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大胆转型,尝试研发铜氨纤维、天丝纤维等高端面料。如今,没有增加一亩土地,“新大昌”从工业低产地摇身一变,进入江北区工业企业30强。
在江北,像“新大昌”这样成功“零土地转型”的工业企业已有139家,而且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2011年,针对工业用地产出低的“老大难”问题,江北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工业低产地改造倍增工程,通过优势企业流转、腾笼换鸟、技术改造升级、政府引导盘活、建立机制收储等措施,将全区规上工业低产地亩均税收从8万元提高到11.5万元。
为激发企业对“零土地转型”的热情,去年起,江北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服务经理人长效机制,机关干部走进企业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洪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德华成为汽车排气管生产商“摩多巴克斯”的企业服务经理人后,四处奔走为企业寻找转型升级“孵化器”。如今,“摩多巴克斯”在浙大工业研究院宁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内成立新公司,专门生产排气管制造的关键设备弯管机,向产业链的上游进发。
江北区的产业结构也随着“零土地转型”逐步调整。位于庄桥老工业区的宁波变压器厂经改造,成为宁波首个LOFT庭院式文化创意园“1956创意谷”。厂房改造后进驻75家企业的“钢铁智慧港”则成为宁波最大的钢材销售专业商城。通过不断将低产出的制造业工厂置换成高产出的服务业平台,江北区第三产业占比去年上升到61%。
“零土地转型”还成为江北区“10+2”功能区块成型的“加速器”。去年进驻江北高新园区的“长阳科技”,计划打造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高端功能膜材料“航母基地”。这让急于谋求转型的高能耗企业“杰佳不锈钢”看到了出路。今年初,企业将闲置的3000平方米仓库腾出,出资引进海归创新团队成立“惠之星”新材料有限公司,专做功能膜的后续加工,现已成为长阳科技产业链的一部分。
- 上虞一企业到新疆投资5个亿 建起两座光伏发电站
- 黄坤明:提高土地利用绩效 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 从穷学生到企业主——尚贞涛:有选择才会成功
-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快生态经济转型升级
- 创新火车头拉动全行业 临海龙头企业引领主导产业创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