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衢州11月12日讯(记者 潘杰)今晚7点整,小雨淅淅沥沥,衢州市柯城区航埠镇殿前村格外宁静。
村民夏广禄家的电视机里传来熟悉的开场曲,他和妻子以及好友江辉根正一起收看《新闻联播》,聚精会神地聆听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
老夏告诉浙江在线记者,他看重新型农业体系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
种了十几年的椪柑日趋薄利
村民盼提高土地流转补助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富裕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殿前村有900多人口,但集体土地面积还不到500亩,每户人家分到的田很有限。种植柑橘是村民们最主要的农业经济来源。但是,近些年柑橘产量过剩、品质一般,价格普遍卖不高,滞销也是常有的事。
夏广禄一家四口,分到的土地加起来也就两亩多一些。他说,村民种的都是椪柑,品种十几年都没有更换过。以采购价来说,直径约65毫米的椪柑,每斤价格在0.7-0.8元间。一年下来,两亩多地的纯收入也才两千多,但灌溉、采摘十分却又辛苦。村里多数人都选择了在外打工,种柑橘的收入虽然不高,但村民们都没放弃。
“现在流转土地,每亩地三年才1500块租金,谁愿意答应呢。”由于土地流转资金相对较低,仅仅相当于四五棵大柑橘树的年产出,即便辛苦、薄利,老夏夫妻俩还是坚持了几十年。
同时,各家的土地比较分散,很难形成集成式的发展,加上水利设施不足,大棚蔬菜等现代产业也一直搞不起来。听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内容,老夏说最大的心愿是政策能再有所细化,提高农村土地流转的补助、做好村镇规划、协调利用好土地、改进农作物品种,以促进农民群众提高收入。
山村汉子移民难常住岳父家
渴望从小山村移到乡镇上
一旁的江辉根十几年前就住在了殿前村,可他却是华数乡三官岭村的农民。
“我那个金江安自然村,只有六七户人家了,但因为在山上,老婆不愿意去,孩子也带不走,就一直住这了。”
早在上世界90年代末,金江安自然村的移民设想就提出了,但是由于乡政府财力有限且一直未落实安置土地,江辉根一直都没回自己家。
“山上其实有很多资源的,毛竹什么的,但是因为人工成本高、运费高,都不能产生收入的。”如今他也依靠在外打工谋生,年收入在2-3万间。他说村里做生意的收入会略微高一些,其它人的收入来源都比较单一。
听完公报,他的第一想法就是中央这次的政策很给力,希望能层层递进、准确无误的执行到地方,能让农民的收入真正有起色。
当然,他想最多的还是家从山上能迁到乡镇上,享受相对平等的生活条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