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2日讯 这几天,龙游县沐尘畲族乡双戴村芦坑自然村村民蔡樟财发现进村的土路变样了,不仅路基平整了,还要铺上水泥。村支书吴永生告诉他,村里成片的黄泥房是不可多得的资源,他们准备发展乡村旅游,让冷清的村子重新热闹起来。
同一时间,遂昌县高坪乡桃源自然村“杜鹃山农家”经营户张月娥,终于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从今年5月到10月底,她家两间客房一直住着从上海、杭州来的游客,加上土特产销售,忙碌了6个月的她赚到了近6万元。
蔡樟财和张月娥,双戴和高坪,只隔着一座山,但处于乡村旅游不同的发展阶段。自本报联合龙游普查保护传统村落并发出“留住乡土记忆”的倡议后,这些在龙游、遂昌边界紧挨着的山村,也引发了我们的好奇——一山之隔,为什么乡村旅游冰火两重天?
向高坪取经
金鸡庵,海拔680米,离县城40分钟车程,地势向阳开阔,竹林资源丰富,有古树多棵,有连片黄泥房32幢,每幢面积50至130平方米不等,车辆可以直接到达;
桃源,海拔1100米,离县城1小时车程,万亩高山杜鹃,拥有全国80%的山桠皮花,23幢土坯房,内部设施完善,水泥路直达……
吴永生掰着手指,细数两地的优势。近些年高坪乡的乡村旅游声名鹊起,对于双戴村人来说,无疑是最生动的启发。桃源村村民张月娥告诉记者,2008年以前自己都在龙游打工,全村人均收入仅为2800元,远低于全县农民收入平均水平,全村还因脏、乱、差被扣上了“后进村”的帽子,她做梦都想不到,昔日偏僻的村庄如今成了都市人避暑、养生、赏花的好去处。
转机,来自于2008年遂昌县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规划。就桃源村来说,依托高山气候和“万亩杜鹃”景区的优势,着力做起赏花、休闲农家和避暑的主题,村民在统一规划下办起了农家乐,并于2009年成功举办第一届“杜鹃节”。今年前9个月,村里23个农家乐住宿、吃饭加上农副产品销售,大约有260万元收入。
偏僻山村脱胎换骨的变化,打动了吴永生。他一直觉得从自然资源上说,双戴并不比高坪差,唯一缺少的就是乡村旅游的创意点。今年10月初,本报关注龙游黄泥房集中村落并推出《黄泥房,别倒下》、《快乐老家,我们的根》、《活化泥房,赓续乡情》等系列报道,一个多月来,微友探访团、规划专家接二连三地到达双戴村,让吴永生的工作日程里多了5个字——“活化黄泥房”。
吴永生还带着村委会成员去高坪乡“取经”,并开始挨家挨户地向村民介绍高坪的经验。在双戴村刚刚结束的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已经连任三届村支书的吴永生把黄泥房保护和利用放在了竞选演讲的首条,这个新鲜的提法,让他再一次全票当选村支书。
小村新变化
眼下,龙游县农办、国土、规划、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初步完成了63个黄泥房集聚自然村落的筛选,双戴村的芦坑自然村、金鸡庵自然村和庙下乡毛连里村双石岗自然村、长生桥村麻洋自然村、大街乡方旦村祝家自然村一起被列入龙游县黄泥房集中自然村落,接下来,将启动一至两个点作为试点先行开发。
消息传来,吴永生很激动,保护和利用黄泥房,这与他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望着不远处屹立在海拔1036米山顶的金鸡石,预感到小山村即将发生的欣喜变化。
金鸡石,是双戴村这个地处龙南最偏僻山区的村落最自豪的标志。双戴村村民都会讲这样一个故事——杨树山和金鸡石之间,有一条千年古道,贯通遂昌、龙游两县,山这边的一段叫芦坑岭,山那边的叫枫树岭,金鸡石头向遂昌,尾朝龙游,意为金鸡把肥沃留在了龙游。
的确,好长一段时间,双戴村和与其交界的遂昌应村乡、高坪乡相比,都是一片富裕之地。因为土壤厚、肥力足,双戴的竹子和茶叶远近闻名,年人均收入近万元,远高于应村和高坪,不少应村和高坪的姑娘愿意翻过高山,嫁到双戴来。
不过,在吴永生看来,近些年高坪和应村尝到了头口水,双戴反而落在了后面,那就是乡村旅游。隔着杨树山,高坪乡茶树坪村桃源自然村已被纷至沓来的游客称作“世外桃源”、“万亩杜鹃”、“清凉世界”,看着山这边老人留守、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双戴,吴永生并不甘心,“黄泥房就是我们的主打产品,从中可以衍生出手工、食宿、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带动整个村发展。”
“国内专门针对驴友的线路和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抓住这个机遇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是打响乡村旅游品牌的重要手段。”浙江大学旅游系副教授周永广也肯定了吴永生的想法。
目前,龙游县在广泛征询文化、建筑、旅游、艺术等专家学者的意见以及广大微友建议的基础上,将进行黄泥房保护利用的探索:一方面,对能够实现整村搬迁的自然村,做好规划、定好政策,实行对外招商,引进市场主体进行开发;另一方面,对不能实现整村搬迁的自然村,实行就地改造、顺势开发,让农户自己进行开发经营。
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也许从此不再沉寂;杨树山的两侧,也许从此可以共暖热。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