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西湖区率先在全市乡镇、街道层面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探索。自此,杭州市公车改革悄然起步,历经10年,一开始是“只做不说”,后来是“做得多、说得少”;从改革的阻力很大,到领导干部的逐步适应。
10年来,杭州车改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如出台全国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区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性意见;在全国首创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车改账户,不得取现;在全国率先制定适合专司行政执法监察、稽查等职能机构的工作特点的用车补贴体系……
从2003年启动的西湖区乡镇试点,到2005年滨江(高新)区在全省行政区区级层面实施了车改,到2009年到2011年杭州市级机关分三批实施车改,杭州车改不断深入。
“虽然成绩显著,但现在改革疲态已开始显现,改革压力增大。”马建华说,“虽然全国来杭考察学习车改的一拨接着一拨,但跟进者寥寥无几,感到杭州模式难学,无形之中对杭州车改增加了压力。”
此外,还体现在方案差异,正面激励减弱。“省内宁波、温州的车改做法与杭州不同,也能顺利推进,如车子保留多、车贴可取现、公检法系统也发钱等,使得杭州是否需要继续采取‘单轨制’车改模式产生动摇。”马建华说。
同时,车改之后各方处于利益相对均衡状态,如缩小个性化用车范围、探索差别化岗位车贴体系、推进事业单位车改等遇到了较大阻力,推进困难重重。
杭州车改后不久,还有一种个性化用车服务。主要是针对一些厅级干部、部门一把手,他们如果放弃车贴,可以使用个性化用车服务。这个个性化用车服务,说白了,就是以前的专车。据了解,不少一把手们果断地放弃了车贴,开始“个性化用车”。
随着《反浪费条例》的实施,一系列问题或将迎刃而解。马建华说,他认真研读了条例全文,针对车改这部分,传递出来的两个信息:第一,公车改革放进条例里头,说明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而是要直接改革;第二,条例已经对公车改革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如:取消一般公务用车。
这是什么概念?从条例的规定来说,不符合规定坐专车的人,以后都是公车改革的对象——中央此前就已规定,只有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才可以配备专车。
早在2004年,平阳就开始对公车乱象问题第一次挥刀——推出了“公车贴标”措施,在公车的挡风玻璃右下角粘贴印有“公车”字样的标志,同时公布举报电话,让群众参与监督。平阳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从2004年开始到2013年,十年动了三次“刀”。
如何做好公车监管,已成最重要、最艰难的一个问题。平阳县“三统一、四定点、两公示、两报告”的成功尝试,已经从规章制度和技术手段上实现了成效,在浙江在线新观察记者看来,已经成为浙江公车监管工作的一个突破口。
公车改革的关键是抓落实,要对所有领导干部的公车一视同仁,出现违规现象一律严格查处,不能因领导干部职位高低而区别对待。而且,有关部门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还要畅通群众监督渠道,让制度和监督同时发力,才能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