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 “100亩杂交稻,一亩850公斤,每斤1.4元价格刚刚卖到秀洲米厂去了。”昨天下午,秀洲区王江泾镇宇四浜村种粮大户沈华中趁着天气暖和,乐颠颠在自家稻田忙碌着。“比常规稻1亩增产约250公斤,每亩毛利润增加近500元。”难怪他心情大好,按照他600亩杂交稻的种植规模,他今年要比去年增产150吨,增收20多万元。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2013年,嘉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12.1万亩,总产138.6万吨,均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晚稻播种面积174.74万亩,总产预计98.90万吨,预计单产每亩566公斤,基本与去年持平。而目前,嘉兴单季晚稻的收购工作正在平稳有序进行中。
素有“鱼米之乡”之誉的嘉兴市,曾以占浙江省12%的耕地生产了占全省23%的商品粮,外调粮食占到了全省的40%,从而赢得了“浙北粮仓”的美名。而多年以来,嘉兴一直非常重视农业生产,通过高产创建、构筑流通体系、落实惠农支农政策等方式,实现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八年稳中有升。除了全省唯一的连续四年获得“浙江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嘉兴还在2007年获得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
晚稻收购平稳进行
“截至11月29日下午5时,已经收购了‘甬优12’系列500吨,价格每斤1.35元左右,暂计划收购2000吨。”11月29日傍晚,看着一辆辆满载稻谷的农用车辆进进出出,市本级最大的一家民营米厂——嘉兴真豪米业储运有限公司总经理章云峰说。而单位运输成本相对较高的种粮散户,也可到附近的粮站或米厂卖掉杂交稻。
今年,嘉兴大力推广高产水稻,杂交稻面积由去年的2万亩上升到今年的9.89万亩。
各地加速腾出仓储空间,储藏新收的杂交稻。
“应该说,目前晚稻的市场价还是高于国家的保护价每斤1.35元。所以农户还是选择卖向市场。”嘉兴市粮食局购销调控处处长谢樵鸿说。全市粮食国企每年收购的晚稻商品粮约占同期流通量的不到两成,其中大部分收购份额都是按事先协定好的价格订单收购。而订单有限,只能倾向嘉兴174.74万亩晚稻的主力军——晚粳稻。“如果杂交稻跌破国家保护价,市本级已做好的最低收购预价案会立即启动。”
嘉兴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许明珍也说,这几年嘉兴粮食流通市场很活跃,每年都要消化50万吨左右的晚稻。而国家已经将嘉兴推广的杂交稻品质定为四级粳稻,本地消化几万吨稻谷基本不会存在问题。而南湖区种粮大户陈强跟等农户也证实,目前嘉兴各地的民营米厂都开始敞开收购杂交稻,价格在每斤1.4元左右。
据了解,今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安排固定收购点43个,临时收购点13个。市本级订单收购价确定为每公斤3.00元(国际中等质量),比去年每公斤增加0.14元,订单奖励,各县(市、区)从每公斤0.24元到0.32元不等。截至11月25日统计,全市国有粮企收储企业已收购30275吨,比去年同期增加5225吨,其中订单收购20528吨。
粮食生产提效增量
一方面不断大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每亩稻谷产量持续提升,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粮食生产环境越来越好。近年来,嘉兴市通过行政推动、政策驱动、科技带动、市场互动的方式,形成了粮食生产的责任化、粮食补贴的常态化、粮食种植的高产化、粮食发展的产业化。“浙北粮仓”连年丰收。
“根据测算,常规晚稻平均亩产不超过600公斤,而全市杂交稻平均亩产在750公斤左右。”从业近30年的嘉兴市种植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张月华说。在品质、单价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杂交稻每亩要比普通稻增收300元以上。因此,近年来嘉兴一直积极推广高产良种和高产示范创建,并取得显著成效。
长期和张月华打交道的沈华中,在去年试种了十几亩杂交稻后,立即被其高产优质所吸引。今年晚稻播种时,他果断对自己的1200亩稻田中的600亩“转型升级”,都种上了杂交稻。“把剩下的500亩杂交稻卖完后,多收入20来万元应该没问题。常规稻一亩最高入账才1800元,而生产成本就要1500元左右,之前种粮利润太低了。”他说。宇四浜村几个种粮大户也动心了,已经开始委托沈向张月华预订杂交稻种子了。
长期以来,嘉兴还积极全面落实各类惠农、支农政策,农民种粮每亩补贴140元,种粮经营性、生产性贷款国家贴息利率下浮20%,购买农机可补贴价格的20%至60%。前几年,沈华中买了三台粮食烘干机,每台售价38万元,补贴就有24万元。
“我不抽烟、不打牌,就爱种点粮食,现在政策环境这么好,一定要把粮食种好!”看着不远处夕阳下忙碌的收割机,沈华中说。
- 破解粮农融资难 衢州银行业打出信贷支农组合拳
- 科学会客厅讲述吃的常识——一位粮农专家的饮食观
- 台州部分粮农卖粮难 惜售错过销售最佳时机
- 春耕前生产成本上涨 台州粮农盼粮补更合理
- 春耕前生产成本上涨 台州粮农盼粮补更合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