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部署,今天起,本报将连续推出改革试点典型的报道,首篇推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海宁实践。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在哪儿,政府作用如何发挥,市场活力又怎样释放?海宁市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
问市场,要素去哪儿
——海宁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纪事
要素矛盾倒逼改革
11月1日,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启动,从土地、能源、金融、科技人才等要素配置改革入手,发挥“有形之手”作用,更发挥“无形之手”作用,逐步破除要素配置体制障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像我省绝大多数城市一样,海宁经济发展面临市场需求激增、有效供给不足、区域供给失衡等共性问题。
以土地为例,全省土地开发强度的平均水平为11.5%,但海宁已达到了28%,全市到2020年可新增建设用地6万亩,目前已用4万亩。“这意味着今后7年每年只有不到3000亩新增建设用地可用。”海宁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许明华说。
与此同时,2005年至2012年,海宁的生产总值实现翻番,但代价同样巨大:几年间海宁的工业用水量、用电量、COD排放量也同步翻番。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模式,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其实,海宁一直都在想办法摆脱困境。”许明华说,两年前海宁就已试水通过价格杠杆、税收调节、银行信贷等十大措施倒逼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低效用地、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
试水一年后,海宁全市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达到了每亩250万元,亩均税收13万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效果仍不够理想。”在许明华看来,十大倒逼措施在执行中,更多只能使用行政手段。
有了之前改革探索的经验,今年9月1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建立“亩产”评价体系
“这份成绩单,对企业来说并不光彩,但这也许是企业更新发展观念的一次机遇。”经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浙江福益工业用丝有限公司被列入了B类——整治提升类企业。不过,经过这些天的反思,浙江福益副总经理钱忠标却有了自己的理解。
11月初,浙江福益收到了一份《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结果告知书》:在海宁第一批1659家企业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中,浙江福益排名600多位。当时,所有企业管理人员都“惊呆”了。
浙江福益主要生产造纸网厂用工业丝原料,生产规模在行业内排名全国第二。企业设备都从德国、日本进口,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一直全国领先,今年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大约提高了30%至40%,“怎么可能排到600多位呢?”钱忠标说。
据介绍,海宁提出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由亩产税收、亩均销售收入、亩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根据不同权重计算而来。具体来说,规模以上企业为亩产税收占50%、亩均销售收入占12%、亩均工业增加值占10%、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占10%、排放每吨COD工业增加值占10%、全员劳动生产率占8%;规模以下企业则是亩均税收占90%、单位电耗税收占10%。
根据这些指标,计算出各企业综合得分,再结合产业特色,按纺织、皮革、机械电子制造和其他四大行业分别进行排序,在各自行业中将企业分为A类(发展提升类)、B类(整治提升类)、C类(落后淘汰类),并在用地、用电、用能、用水、排污、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
一番反思后,浙江福益发现了“症结”。原来,公司占地18亩,但现在只用了5亩,剩下的都租给了传统的袜厂、皮件厂,正是这些出租的土地效益拉低了企业的亩产成绩。“借这次要素改革,我们愿意转让闲置土地。”钱忠标算了笔账,厂房出租收回的钱,远远低于占用土地的成本,对企业来说确实不划算。“根据目前市场环境,企业不适合盲目扩张,倒不如让出土地,减轻企业资金压力,还能体现真正的亩产效益。”
要素配置区别对待
土地、资金、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不会自动向高效的企业流动,这次改革,正是通过制定政策机制,让生产要素走市场化道路,“即建立一把衡量工业企业发展的‘尺子’,引导资源要素向效益最大化目标流动。”许明华说。
浙江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这次海宁市各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中位列第七,属于A类企业中的重点扶持类。近几年,港龙新材料土地要素的制约越来越凸显,虽然今年获批了12亩土地用于新建厂房,但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仍“不解渴”。
这次,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将对重点扶持类企业优先进行项目核准备案,保障其用地需要。这让港龙新材料董事长张新龙眼前一亮:“政策实实在在解决企业最迫切的用地需求。接下来我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开展‘机器换人’。”
不仅土地资源动了起来,电力、煤炭、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也充分向亩产效益好的企业倾斜。同样被列为重点扶持类企业的浙江恋尚家居品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陈园芳正对明年的订单重新做评估。
“我们的办公家具、家居用品广受市场好评,沙发还摆进了央视新大楼,国内外的订单纷至沓来。”陈园芳说,以前他们对电力的保障顾虑重重,但现在明确了A类重点扶持类企业优先保障用电需求,这下就能放心接单,交货期也有了保障。
而对于C类企业,不予核准和审批新的投资项目,禁止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竞买活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价格在基准价上加价执行,不得租赁排污权;除仍属小城市五级土地范围外,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比改革前提升一倍。
政策实施以来,撬动作用逐渐显现:据统计,目前海宁已有12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技改投入95亿元,同比增长66.1%。在建的海宁时尚产业园项目,投资强度从每亩139万元变成320万元,亩均税收从10万元变成30万元。而有的企业则开始寻找兼并重组伙伴,特别是C类企业正在加快关停并转步伐。
通过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海宁的目标是,到2017年全市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比2012年提高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提高45%,单位GDP能耗下降1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
“要素决定了地方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亩产是质量和效益的表现,我们要以市场化配置为目标,以亩产为核心,以差别化为手段,按企业通过亩产获取的市场地位来配置资源并让其充分流动。”海宁市委书记林毅坦言,改革势必会触及部分企业的现有利益,但改革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企业主体的活力,实现资源要素的“合理配、优质配、合法配、高效配”。
- 省科技厅查摆问题抓整改 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 海宁封闭五千排污口 清清村河还复来
- 海宁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兴起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
- 全面布局 海宁电商换市猛进如潮
- 海宁诗歌朗诵会纪念徐志摩逝世82周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