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体检报告”为何搅动千家企业神经
浙江在线 2014-1-14
【数字速读】19家企业实施关停;17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或正在实施兼并重组;完成“退低”项目70个;退出落后产能33.6亿元;腾退低效用地2647亩……从2013年9月11日省政府批复同意要素改革试点至今,不过短短3个月,海宁是怎样做到如此快速改变的?
“两手”合力促“阳光雨露”流向优质企业
【数字速读】2013全年完成“个转企”1780家、“小升规”162家、“下转上”191家,新增产值超50亿元工业企业2家;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135项,完成投资110亿元……“我们的出发点是要建立一个机制,使要素充分向效益好的企业倾斜和流动。”海宁发改局副局长、要改办副主任许明华表示。
最佳软环境激发企业“主体”活力
【数字速读】2013年海宁新设内资企业3397家,同比增长111.5%,新设个体工商户10378家,同比增长52.3%……如此强劲涨势,相当部分归功于海宁审批制度改革。至2013年11月1日,全市累计取消调整112项行政许可事项和64项非行政许可事项,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的县市。
重塑改革路径打造“海宁样板”
【事件速读】获准设立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海宁分中心;获准以企业联合抱团方式申报省级企业研究院;获准设立浙江省(海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海宁市委书记林毅表示,正在进行中的要素改革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更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要力争为全省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海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