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7日讯 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来得有些早,让人猝不及防。
昨天下午2点左右,下了一上午的雨滴慢慢变成了雪花。而到昨天下午5点半左右,杭城多处已被“染”成了银色。
冰雪之下,气温骤降,让不少毫无思想准备的杭州市民都哆嗦着念叨:太冷了,回家一定要多穿点。
而每年的冰雪时节,还流浪在杭州各处的流浪人员们也格外让人牵挂。他们该怎么熬过这个寒冷的雪夜?
昨天晚上,本报记者跟随杭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一起走访了杭州各处街头流浪人员聚集地,为他们发放棉衣棉被食物,送上冬夜里的温暖,并劝说他们去救助站避寒。
来自贵州的吴友明:
不想回家不光是张车票的事
昨晚8点半,在龙翔桥附近的肯德基快餐店内,我们见到了拾荒人吴友明。他身上层层叠叠套了三四件附近居民送的外套和线衫,蓬乱的头发中已经有了不少白发。
因为天太冷,他把铺盖放在肯德基玻璃墙外的台阶上,自己则坐在肯德基里发呆,身上背着最值钱的家当:一条薄毯子和几件别人送的旧衣服。
这个43岁的汉子,近10年前,因为听说杭州经济发达,从家乡贵州凯里来杭打工。做过装卸工、建筑工等各种苦力活,但因为“性格暴躁,老跟老板吵架”,又一次次丢了工作。
在打工、流浪、打工、流浪的周而复始中,吴友明被偷走了身份证和所有钱财,彻底成了一个拾荒人。自打离家后,他也再没和家人联系过,更没回过家。
昨晚,他高兴地收下了棉袄和饼干泡面,但接连三次拒绝了救助人员提出送他去救助站的提议,口气异常坚决。
“我已经去过三次救助站了。两次是自己去的,一次是被别人带过去的。”吴友明笑嘻嘻的语气中透露着对救助站生活的熟悉,但每次拿到救助站提供的回家乡的车票后,他还是会回到肯德基门口。“每天捡捡瓶子,挺自由的。”
聊了一会后,吴友明才结结巴巴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不敢想回家的事。毕竟回家也不光是张车票的事,回去后的生计该怎么办?”
而睡在吴友明边上的大爷,则在盖了床薄被子和大衣后,已经进入梦乡。他拒绝救助人员的方式更直接,“我不去救助站,有东西就放我脚后。”
来自河南的韩大爷:
火车站里比家里还暖和
一件已经绽开好几个大口子,露出大片白色棉絮的棉袄,一把已经快长到胸前的杂乱白胡子,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拎着一塑料袋空瓶子。
今年68岁的韩大爷已经在城站一楼流浪了好几个月。一接过棉衣,韩大爷就走到角落,打开衣服试穿起来。而他拒绝被救助的原因是:无家可归。
“家被火烧没啦。”韩大爷说,他原先是在河南老家种地为生,一直孤身一人。今年夏天,家被烧光,又没钱造新房的韩大爷,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家,搭着火车来到杭州。
到杭州后,他就没走出过城站。白天就拖着关节炎的右腿,在城站各处游荡捡瓶子换钱吃饭,晚上就睡在城站的停车场里。他似乎对现状很满意,“这儿挺好,比我家里还暖和呢。”
昨天一个晚上
为70多名流浪人员送去温暖
下雪给杭州流浪人员带来的影响,其实从昨天下午就显现了。
“平时一天也就20多个人会来救助站求助,昨天一个下午就来了30多个人。”杭州市救助站的站长赖勤说,所有请求救助的人都只有一个理由:天太冷,扛不住了。
从上周二降温开始,杭州市救助站每隔一天,就会去街上为流浪人员送衣物,劝说他们去救助站。
昨天晚上,杭州市救助站也因为下雪加大了救助力度,准备了100多件棉衣、50条棉被和一些毛衣、棉毛衫裤和食物,兵分两路,在杭州各处寻找流浪人员,为他们提供救助。
截至昨晚11点50分,杭州市救助站的工作人员共劝说了70多名流浪人员,但在接受衣物救助后,他们全部拒绝去救助站。“有不少是救助站的常客了,但他们就是不愿意回家,我们也没办法。”
而据杭州市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接下来,杭州还有可能迎来冰冻天气。“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六七百件棉衣,分发给流浪人员,至少能为不愿回家的他们,稍挡寒意。”
- 妈妈带着儿女散步 陌生男冲上前拎起3岁男童往地上摔
- 为抢110元钱 17岁流浪男孩砸死74岁老人
- 17岁少年离家出走流浪3个月 无路可走劫杀74岁老人
- 救助管理站谱写嘉兴真情 云南"流浪妈妈"回家了
- 东阳母亲流浪24载终返乡 至亲骨肉相见泪水涟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