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2月18日 ( 见习记者 刘永拓) “网购、交友、看资讯……”现在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了。作为一个信息传播平台,它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被不法分子利用,滋生出网络、电信诈骗犯罪。
记者今天从省公安厅网警总队获悉,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破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4378起。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分子行骗招数更新换代之快,让人防不胜防。
炒比特币成新骗术
网络热点易被利用
从今年上半年开始,“炒”比特币的风头相当猛烈,一枚比特币,已经涨到5000多元人民币。就在这时,犯罪分子开始瞄准交易比特币的人,趁机行骗。
10月22日,金华东阳事主乔某在家中上网时,搜索到一家提供比特币交易网站,叫GBL公司,在业内小有名气。他觉得炒比特币有“钱图”,便萌生投资想法。
与GBL网站客服联系后,乔某支付了9万元人民币投资款,始终未察觉有诈。4天后,他再次登陆该公司网站时,已无法正常打开,客服人员也联系不上。幡然醒悟的他,才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经过东阳公安机关成立侦查,先后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金某、刘某、黄某某。
据当地警方介绍,该诈骗团伙以虚构的“GBL”网络比特币交易平台为幌子诈骗钱财,共作案100余起,涉案价值400余万。目前,嫌疑人均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办理当中。
浙江网警总队副总队长陈龙说,这是一起典型的网络投资理财诈骗案。“嫌疑人利用了时下正火的比特币交易作案,让受骗者意想不到。网友总觉得骗子没那么快,其实他们在紧盯网络热点,司机行骗。”
此前,本网报道过骗子借《爸爸去哪了》等热播综艺节目行骗。陈龙说,这类诈骗案件,不法分子的骗术并不新鲜,只不过利用网络热点进行了包装,让普通人意想不到。
犯罪分子也是“技术控”
行骗也玩高科技
陈龙副总队长告诉记者,从今年破获的网络、电信诈骗案件来看,嫌疑人犯罪技术化增强。如,他们可以利用网络木马等黑客技术,直接从受骗的被害人电脑中盗取银行卡账号、密码等信息,进而划走卡内资金。
今年2月,湖州长兴县的汪某在网上认识一位游戏玩家,双方谈好,以低价成交一款游戏装备。
此后,该玩家向汪某发送了一个仿冒“5173”游戏装备交易平台的网页链接(该网页带有木马程序)。汪点击该链接输入银行卡卡号及密码不久,即被转走卡内资金27160元。
“有的在诈骗中先使用了盗号软件和强制视频软件,以此盗取QQ号码使用者的密码,并录制对方的视频影像,随后登录盗取的QQ号码与其好友聊天,并同时播放之前录制的视频骗取其好友的信任,再以急需用钱为名进行诈骗,迷惑性极大。”
陈龙说,不少手机短信诈骗中使用了伪基站技术,用于向不特定人群自动群发大量诈骗短信,影响面大,作案成本却极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分子已开始运用APP开发工具,向智能手机用户实施诈骗。
网络诈骗成本低、收益大
不法分子易铤而走险
网络诈骗犯罪是指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网络技术、通信工具等,与被害人建立非接触性联系后,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信任,诈骗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一种犯罪统称。
今年以来,我省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和打防电信(网络)诈骗专项工作。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清理网上诈骗类违法信息37649余条,落地查证744条,破获网络、电信诈骗案件4378起,摧毁网络、电信诈骗犯罪团伙178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117名,冻结或追回赃款2606万元,劝阻2377起(人)止损近4616万元。
警方分析,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既有网络诈骗犯罪成本低、收益大,容易驱使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原因,也有部分通信运营商、网站和银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责任意识不够,对虚假网络诈骗信息和银行资金往来的监控和封堵不够,客观上为诈骗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陈龙说,一些网民自身安全防范意识淡薄,上网行为缺乏理性,也给了诈骗犯罪分子可乘之机。他提醒网民,遇见一时无法判断的情形,要先分析有无行骗可能,再向身边朋友咨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拨打110。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