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绍兴是座水城。城区水域面积占比达到14.7%,居全省第一。“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文人笔下的经典“江南水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先生对家乡如诗如画的这抹记忆,使这座水城更令人向往。
30多年的工业化,特别是绍兴纺织印染化工占绝对主体的产业结构,让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江河湖大面积水域污染的代价。前些年,小溪蚊蝇起舞,内河臭水相闻,湖面黑黑一片,江水浊浪滚滚,不能说比比皆是,但也绝对不会是个别现象。昔日碧波荡漾的水城成为全省水域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群众忍无可忍,发展难以为继。
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绍兴举全力投入治水的战役。一年复一年,一任接着一任干,只为还一波碧水。不久前,绍兴进一步提出要全力以赴打造一座现代水城。
大面积水域污染通过治理还能恢复原先的一江清水向东流吗?抓住治水这个突破口能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吗?
本报记者最近赶赴绍兴调查,同时通过本报官方微博现场播报,请网友将他们所见的绍兴江河湖溪水质情况告诉记者,力求把绍兴治水的真实情况呈现给读者。
清水重返水城
到绍兴看水先看江。
横贯新昌、嵊州、上虞,奔腾180余公里后注入杭州湾的曹娥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母亲河”。我们溯江而上,赶往曹娥江的源头之一新昌江。
在新昌县城关,城中穿过的水让我们停下了脚步。这便是新昌江。几年前,曾有游客戏称,“臭味闻,新昌到”。但此刻,在冬日的阳光下,白云蓝天映衬下的新昌江旁,人们有的散步,有的带孙辈游乐,有的搬出棋牌。江边的垂钓者凝神端坐,静待起竿的收获。岸旁不时有人用手指点,顺着手势看去,三五白鹭或停歇或在江面上翻飞。我们得知,这条江水质已从前几年的劣五类升到现在的近二类了。
再往工业区走,来到新昌境内澄潭江的一座桥旁,周围不少工厂设施鳞次栉比。我们望去,开阔的江面上恰好又有一群白鹭展翅。当地人告诉我们,前一天大雨冲刷山泥,让江里的水浑了些,不然,看下去能见底的。检测结果显示,这里是二类水质。
其实,新昌境内的新昌江、澄潭江连同黄泽江,汇合成曹娥江的源头。从环保部门获悉,新昌江的新昌、嵊州交界断面水质连续4年被省政府考核为优秀,今年有望继续评优。
而看浦阳江,流入安华的五类水,经诸暨后出水断面已是三类。
湖水又会如何?傍晚时分,我们走近 湖,为繁华城市附近有如此清澈、秀丽、宁静、原始、文化的一个碧波大湖而惊叹。
就连在印染污染源最密集的柯桥,瓜渚湖旁钓鱼杆一个接一个,伸手入水,一不小心还惊扰了鱼虾。
当地水利局工作人员自信地说,“我们的两江十湖,都经得起查,经得起看。”
水网密布、纵横交错的绍兴,6759条河流总长达10887公里。
市内环城河堤岸,戴着旧毡帽的几位大伯正借着游客不多的当口聊天。见我们问起水的事,60多岁的周阿四立马解说,“以前是不行,现在好多了,鱼也不少噢。上次清淤时我们就在这里捞起了两只甲鱼、好几条大鱼”,他一边比划一边让我们猜他的年纪,水清了,他每天到这里来转转,身体也强多了。
当地居民告诉我们,环城河基本都可游泳。这几天早上冬泳的人也不少呢。
江河没有盖子,不能藏不能掖。我们在水城所访的江湖河几乎都变清了。
检测数据也对此印证。绍兴在三季度全省跨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中再次被评为优秀市。今年前10个月,全市55个考核断面中,达标率为78.2%,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预计年底时达标率将超80%。
治水倒逼转型
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绍兴问水之行让我们更确信了这一点。
多年前,外界对绍兴曾有“三缸”之说。随着酱缸、酒缸治理后,“染缸”所代表的纺织印染业的工业污水成为当地头号染污源。绍兴能否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这些重污染产业转型升级,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当地要求,占其工业总产值38.4%的纺织产业,几年后要努力降至30%以内。取而代之的是让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目前的28%,提高到35%以上。
为了切断污水源,企业污水绝不让直排。进入新世纪后,绍兴兴建多个污水处理厂、铺设污水管网并以铁腕要求截污纳管。
柯桥区(原绍兴县)的印染产能占了全国的三成,印染业的污水排放占其工业污水的九成。为防止企业偷排,当地要求印染企业向管网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滨海工业区集聚。目前已有96家企业签约搬迁,其中52家企业的40个集聚项目已动工建设。
印染企业知道,这不只是搬迁的事。获准迁入的企业或项目的门槛之一是排放必须达标,根据最新标准,影响最大的指标COD(化学需氧量)已从原来的500mg/L降至200 mg/L以下。为了让排放达标,不少印染企业纷纷换上了新设备。在印染企业最集聚的滨海工业区,气流染色机、天然气定型机等设备的国际品牌厂商收获的订单越来越多。
在此新建迎丰印染的徐亦根告诉我们,新厂染缸的浴比是1:3,而以前差不多要1:10以上。简单说,以前1公斤布要10公斤水来染,现在只需要3公斤就可以了,耗水只有原来的三成。因为用上了国际先进的德国特恩公司的气流染色机,今年刚投产的迎丰,产值预计2.5亿元左右,可是18条生产线的投入就达约1.8亿元。
据市经信委主任黄坚介绍,“十二五”以来该市已淘汰落后印染产能38.3亿米,落后化纤产能69.52万吨,落后织造产能16.62亿米。为了治水,体量巨大的纺织业在进行产能压缩的同时,也在倒逼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市区的19家印染企业,也正在按一企一策进行调整。根据设备能否达到环保要求,实现“退二优二”,有的关闭淘汰,有的整合重组,有的转向其他产业,印染业仅留下5家改造提升。
严管重罚不达标排放。有柯桥干部告诉记者,排污已成当地碰不得的“高压线”,说情也没用。“这里政府抓得很紧,老百姓也越来越懂了,一投诉就完了。”徐亦根的感叹不少印染企业主都颇有同感。今年以来,仅柯桥区已查处环境违法案件80余起,治安拘留相关责任人7名。
据悉,前11月全市立案查处违法企业623家,责令停产184家,办理环境刑事案件8起拘留32人。
新昌则以治水倒逼医化支柱产业。作为8年前污染最重的县之一,新昌是“811”行动的重点整治县。那时的新昌江几乎可用“发黑发臭”来形容。
8年前开始的这场整治,首先从“关、转、迁、并”重污染项目下手。三年间,新昌城区化工企业关停或搬出30多家。2007年,终于摘掉了“重点监管区”的帽子。随着产业升级的推进,工业污染压力大大减弱。今年7月,新昌已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县技术评估。
治污水倒逼这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会让当地经济遭受重创吗?新昌有关负责人介绍,整治启动后的四五年中,每年财政损失2亿元左右,差不多影响了财政10亿元。但近年来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发展势头更好了。
因为新昌医化产业已在这场倒逼中实现了脱胎换骨。从化工为主转向医药为主,从化学合成转向原料外购或生物制剂,简单说,即是从污染较重的前道环节转向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因此,曾经的医化恶臭没了,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医药制造基地基本建成。
我们得知,越来越多的绍兴企业排污得刷卡,超过限额就不得排放。当地省控以上重点企业刷卡排污目前几乎实现了全覆盖。与此同时,还要按综合经济效益排序调整企业排污指标,为此平均每天削减废水排污指标7406吨。
这样的转型升级账进入更多地方干部的视线。越城区19家印染企业调整后会如何,市经信委进行了经济测算:如按计划以2015年底为界,因大部分企业已关停、新上项目尚未投产,当年企业排污总量会较上一年减少近八成。销售会较上一年减少三成左右。再过两年,即至2017年新项目纷纷达产后,企业销售总额、税金将实现较快增长。
正如当地干部所说,我们对暂时的损失并不担心,毕竟换回的是比以前更为健康的产业结构。
越来越多的采访印证,产业层次的调整与治水并行,使当地迎来了新产业新格局。经过几年调整,绍兴市目前基本形成了以现代纺织产业为主体,机械电子、医药化工等特色产业为支撑,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兴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随着水环境整治成效的显现,跨越二三产业的生命健康产业也正在悄悄崛起。
多管齐下换清流
治污,只是治水的第一步。从大禹治水,东汉马臻筑湖,西晋贺循开凿运河,明代汤绍恩修建三江闸到现在大规模地整治河网水系,在绍兴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在体会着绍兴人与水之间那种难以言表的情愫。
在绍兴,常关心本地新闻的居民会晓得一个词:“清水工程”。今年已是第三轮清水工程。按当地要求,“两江、十湖、一城”是治水的重点。为了治水,当地水利部门还有了另一个身份“清水办”。市水利局长、清水办办公室主任金辉认为,要迅速改善水生态,必须先让平原的静水动起来。
身处平原河网地带的绍兴,近几年将目光瞄准了引水活水、科学治污。“曹娥江引水的设计引水流量是每秒10立方米,这相当于半个月就可以为市区河网换一遍水。”站在会稽山脚下,清水办工作人员指着眼前流向绍兴市区的涓涓河水说,曹娥江的优质水源,为五年内全市实现“消灭五类水、确保四类水、力争三类水”目标带来了信心。
去年,曹娥江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每天有86万方水引入市区。今年省重点项目浙东引水开始试通水,分别来自曹娥江和钱塘江的源头活水注入萧绍、虞北平原河网,水体流动性增强后,不少江河湖水的水质从劣五类提高至四类或三类。
在工业区,企业排放工业污水除了达标并纳管外,还要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在滨海工业区,我们得知,这里有最具规模的印染废水集中治理企业,承担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排放”任务。不久前还新增了一个每天40万吨处理能力的污水预处理厂,即便有企业排放暂时难达标,也可以通过管道运至这里再处理。在梅渚工业园区,一级污水厂负责收集工业污水。污水集中后,被输送到二级污水厂。二级污水厂再通过水泵,将污水输送到嵊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水的检测数据显示,与工业污染紧密相关的指标高锰酸盐,在绍兴多地已呈下降趋势。专业人士介绍,这意味着当地污染主力已由工业污染转向农业污染和居民生活污染。网友在本报官微反馈中反映的问题,也多集中在此类。记者得知,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的截污纳管正在绍兴大力推进。新建小区要求必须符合排污条件,在城镇老小区,当地正大力开展雨污分流改造,使生活污水纳管排放。据了解,绍兴市区完成天成花园等53个老小区的截污改造,并开展了规模以上餐饮企业污水纳管和清运整治,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争取到2017年,绍兴市区和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6%和86%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80%。
要让水质有个根本性的改观,还必须让河道里多年积存的污浊彻底清除。今年,绍兴已完成了117万方的污(淤)泥清理。从2011年开始的“清淤计划”,当地早就突破“市区河道清污(淤)278.4公里,清理各类污(淤)泥442.3万立方米”的目标任务。
河道的护理贵在长久,因此日常河面、河岸的养护也颇为重要。从年初开始,绍兴市就在全市主要河道实施河长制,分别由河道所在地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所在街道(乡、镇)、市区各个开发区三级主要领导担任河长,分级负责。身为“河长”的当地各级主要领导,如今巡查处理的力度更大了。
伴水而生、因水而兴的绍兴,如今正为重构绍兴产业、重建绍兴水城忙碌。这个水城今天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建设人水相亲的现代水城。正如市委书记钱建民所说,绍兴人均GDP三年前就已破1万美元,进入工业化后期的绍兴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满足他们的要求,必须还一波碧水给百姓。让他们在分享现代工业文明之时,也收获生态文明的成果。
人水相亲的现代水城会是什么样,人们的回答不尽相同。有的说,水陆植物生态得以修复,水里鱼虾随处可见;有的说,水清、岸绿、景美;有的说,水城,就要让人从绍兴任何一个地方走上几分钟就能看到清澈见底、碧波荡漾的水……但他们心里都明白,这些说的都是同一个愿望。
- 杭州治水动真格
- 杭州投近200亿资金治水 三年后杭州人喝千岛湖水
- 重整山河看今朝 年终特别报道之三
- 杭州投近200亿资金治水 三年后杭州人喝千岛湖水
- 浙江省委常委专题研究治水 "五水共治"加快转型升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