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建德市寿昌江河道治理工程现场,施工人员在4.2公里长的江堤上加固堤防。宁文武摄
浙江日报讯甬椒瓯鳌飞云江,京杭苕溪傍钱塘。多水的浙江,谱写了上万年的治水历史。
“择水而栖,择江而居”。8000年前,跨湖桥人“倚海而居”,捕鱼狩猎;5000年前,良渚人“倚湿地而居”,耕耘治玉;千百年来,杭州人依湖而居,湖光山色成为居家后院。
“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时光荏苒,古今文人笔下风情万种的江南水乡,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却拉响了“水危机”警报。
今年6月,浦阳江畔,一场轰轰烈烈的全省大治水壮举正式起步。“我们要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壮志,把浙江的水治理好,治出转型升级,治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绿水青山。”面对5000多万浙江人民的殷殷期待,省委省政府决心如铁。
最严格水环境保护制度出台、六大重污染行业加快整治提升、河长制全面实施、五水共治谋篇布局并从明年起全面开展……这一年,浙江治水的决心和担当,一次次令人惊喜、振奋。
治水的背后,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内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而今,浙江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意识到:水,为浙江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也是浙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之源。美丽,灵秀,富足,不正是江南水乡的本色吗?
重整山河看今朝。带着“生命共同体”的新共识,让我们俯下身去,治水、护水、亲水。
为有秀水出江南
今年6月,以浦阳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开端,一场轰轰烈烈的治水行动在浙江大地拉开序幕。“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转型升级”,面对这场科学发展的硬仗考验,省委、省政府态度坚决、部署周密,全省各地雷厉风行、快速反应。短短半年,浙江治水已取得初步进展。而远景目标更令人振奋——2017年,全面消除黑臭河、垃圾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全省八大流域跨市、县交接断面消除劣V类水质。
今天,本报选取温岭一名基层河长的一天工作为样本,让我们一起从中感知浙江人治水的铁腕决心、迅速行动和扎实成效。
“黑龙江”河长的24小时
这个12月,对温岭市石桥头镇下宅吴村村长吴贵富来说,是异常忙碌的一个月。
在这之前一个月,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全面实施河长制”的文件,村长吴贵富走马上任,兼任车路横河的一条河段的“河长”。
全长5850米,宽20米的车路横河,是当地百姓口中的“黑龙江”。这条河一年四季颜色不同,“春天雨水多,也是河最干净的时候,绿茵茵的。夏天转而偏黄,到了秋天,变成泥黄色,冬天就是黑色的了。”和车路横河相伴了十几年的河道保洁员蒋冬青,告诉记者“黑龙江”的历史。
之所以演变成“黑龙江”,和下宅吴村的红薯加工有很大关系。下宅吴一村,集中了整个温岭市90%的红薯加工量。日加工红薯300吨。在红薯加工的秋冬旺季,大量的黄浆水流向车路横河。河水于是发黑发臭,因为黄浆水带来了严重富营养化。
12月7日,温岭市副市长公开承诺,要在三个月内完成车路横河的污染治理工作。红薯加工作坊要全面关停,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道清淤和村庄“脏乱差”整治多管齐下。吴贵富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吴贵富的“河长”工作开始了。
5:30
清晨第一缕曙光照进来的时候,吴贵富已经起床了。这几天他都睡得很少。他心里惦记着今天要去镇政府汇报他的“河长”工作进展,吃完早饭后在心里盘算了一遍。
今年吴贵富已经63岁了。他没有用笔记录的习惯,“河长”会有新任务,他还是习惯记在脑中。“河长”怎么当?一时之间,千头万绪。
这个冬天,车路横河的水没有变黑。12月5日,村里18户红薯加工大户都停了。这只是“河长”工作的第一步,接下来等着他的还有农民生计问题,河道清淤,河岸绿化,河面保洁,村庄清洁……
8:00
石桥头镇党委书记梁玲春,已经早早在办公室等着老吴了。一份“石桥头镇水环境整治方案”静静地躺在他的案头。整治措施每一项都有明确的时间“红线”,例如,12月5日前,加工作坊关停;2014年2月底前,完成河道清淤和河岸绿化,并完成畜禽养殖发展规划编制,出台禁养和搬迁政策,6月底前,新的红薯加工场启动建设……
老吴从家出发,不用十分钟就走到了镇政府。下宅吴村和镇政府挨得很近,又是这次整治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这变相地加大了老吴的压力,“你看,就中午吃完饭随便一走,就能走到我们村,河怎么样,环境怎么样,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
他向梁书记反映了加工户希望组建红薯加工合作社的问题。关停了加工作坊后,农民的生计受到了很大影响。这是自清乾隆年间就传下来的手艺,冬季加工红薯粉和红薯面,村里有些人这辈子就只会这个。
9:00
走出镇政府,老吴一天中最艰巨的任务开始了。他要挨家挨户去做加工户的思想工作。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直径约2米的大桶、四四方方的深槽。这些都是加工户用来存放红薯粉的。在买家还未上门将这些红薯粉全部收购完之前,这些颇煞风景的大桶、深槽,将一直堆在路边、河边和村里各个角落。
老吴是近些日子刚刚连任的村长。按说村民是支持他的。但是他劝村民别往河里扔垃圾、别向河里排黄浆水,几乎没有人听得进去。他准备采取点硬措施,“在村部曝光个名单”。他说,要不然,“河长”当不下去。
一到村民蒋友正的家,老吴就被友正媳妇的大嗓门给“堵”在了门口。“村长,我们加工的红薯粉都是吃的,怎么会有污染呢?又没有毒,为什么不让我们继续干?”蒋友正的家里,前前后后被几十个大桶包围,一看便知是红薯加工大户。“再说,我们前前后后投资了十几万,就这样打水漂了?”
“搬到村外,集中办加工点。”老吴的回答很简短。在蒋友正家坐了近两个小时,老吴起身离开。作为村长,他不愿断了村民的世代生计,但作为“河长”,他要给车路横河一个交代。
13:00
吃完中饭,老吴循例去河边走了一圈。在河边的这几户人家他每天都要去,告诉他们不要往河边扔垃圾,要倒就倒在河边的垃圾桶内。他默默地查看河边的垃圾桶,都是半满状态,但部分垃圾却堆在桶边,有的已经漂落到了河上。
下宅吴村的环境整治已经被列入石桥头镇的一个专项整治行动。时间是2014年全年。镇里会派保洁船,也会派人清淤、绿化,但河面、村落的长期保洁工作,却要靠整个村子村民的共同努力。
老吴觉得自己的力量单薄了些。村里的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这不是他动动嘴皮子就行了。他又往镇政府跑,寻求支持。一天跑两三趟镇政府,是老吴目前的常态。
在整个石桥头镇,河道沿岸居民和聚居在河道周围城区的居民达到了1万多人,占到总人口的1/3。因为尚未建立统一的集污管网,沿河村民的生活污水一直是直接排到河里。下宅吴村也是这样直排。这天下午老吴得知,镇里已经打了报告,总投资2000万元的沿河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将会启动。他心里的负担小了些。
16:00
如果没有意外,这个时间老吴会出现在村部和村委、村支部、驻村指导员碰头,商量第二天的工作。大家把当日的情况汇总,提出解决方案。
今天讨论的是河两岸的土地租借问题。因为车路横河要在三个月内整治完毕,绿化和清淤几乎同时展开。镇里要向村里租借河两岸的土地,用来植树。再有,河岸边的保洁工作已经落实到了村里,作为河长,老吴提出,目前村里的4个保洁工,是否要增加人手。
22:00
“河长”一天的工作接近尾声。老吴准备上床睡觉。睡之前,他把自己今天跟村民、跟镇党委书记说过的话在心里过了一遍,确认无误后安心躺下。
他深深地觉得“河长”不好当。每天要接到三四十个电话,说得他嗓子都哑了。最终他又很豁达,“治河我们不过是比别人早走了一步,别人迟早也都要治的,黑臭河留给子孙后代总说不过去。”
- 杭州投近200亿资金治水 三年后杭州人喝千岛湖水
- 浙江省委常委专题研究治水 "五水共治"加快转型升级
- 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治水工作 “五水共治”加快转型升级
- 别让母亲河成"牛奶江" 浦江关停万家水晶加工作坊
- 李强主持省政府常务会议 专题研究“五水共治”工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