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3日讯 在台州椒江,凡是公车都有一块特殊的黄色椭圆形标识,贴在挡风玻璃右下角,标识上还有“公车”两个红色字样及区纪委的举报电话。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块,但这种“黄配红”的明亮色调着实醒目。
2013年以来,台州椒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等有关精神,积极作为,通过公车“亮身份”、“六个一律免职”、公款浪费“零容忍”、突出监督检查等措施惩标治本,有力地促进了党风政风民风的好转。
公车使用详情,台账上查得清清楚楚
在椒江区水利局的《车辆派遣登记簿》上,每辆公车的出车情况都被详细地登记在册,从车号、驾驶员、用车单位及去向、出车和回场时间、车辆情况等,都可以查询得到。
另外一本《车辆出入库登记表》上,则是记录了每辆车每天晚上的入库时间。椒江区水利局共有6辆公务用小轿车,按规定,每辆车每天晚上9点前都要入单位停车库,如因修车等因素未入库的,也要在备注栏写明。
“现在我们出车都由车队统一派遣,必须走流程下来。”椒江区水利局司机杨洪德说,有了这套规章制度后,单位用车更正规了,“以前偶尔会有个‘人情出车’,不去也难为情,现在根本用不着再为这种事犯难了。”
如今,椒江区水利局的公车根据工作需要调度,任何人有工作需要都可以申请使用;6辆公用小车定人定位,不仅每天要出入库检查,连洗车、维修、加油、保险等都要到单位公开招标的指定地点。
权力运行,“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才牢靠
台州椒江自从开展作风建设以来,出台的条条框框很多,这样那样的“禁令”也不少。我在区里走了好几家机关部门,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这些措施是怎么一步步“落地生根”的。
椒江拧紧“三公经费”水龙头,截至到2013年11月份,全区“三公经费”较2012年同期下降了23.7%。区里先后开展监督检查18次,28个单位在年底机关考核中予以扣分;38人作出书面检查,年内不得评先评优。这些处理都是动真碰硬的,丝毫没有纵容和马虎。
比方说,我了解到,2013年6月底,有一个村曾想组织70多人去公款旅游,机票都已经买好了,最后还是被责令退票,并接受了批评。像这样对村级集体资金使用的规范管理,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支持。
作风转变,是机关干部工作面貌改善的前提,只有让干部的一言一行都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中,做到“亮身份、亮承诺、亮标准”,才能真正使“人民公仆”这4个字熠熠生辉。
-记者手记
台州椒江1001辆公车全部亮出“身份”
2013年3月份开始,台州椒江对全区1001辆公车全部亮明身份,公开接受监督,采取定人、定点、定期公开的“三定”措施来实施:非专职驾驶员一律不得驾驶公车,专职驾驶员须持有公车准驾证方可驾驶;公务车辆在非工作时间必须统一集中停放在单位车库,未按规定入库停放的,一律视作公车私用处理;实行一车一台账,各项支出必须每季度定期在本单位公开,接受监督。
-新闻助读
每笔公款支出,都要严格按照标准来
“接待时间、来客单位及人数、来客目的、接待地点、费用总额……”在台州市国土资源局椒江分局,每月都会有一张《公务接待情况统计表》贴在公示栏里,这个公示栏被称为“阳光公开栏”。
“每天走进走出来我们局里办事的老百姓很多,这些张贴在公示栏里的内容他们都能看得到,除此之外,还有工程招标等情况的公示。”椒江国土分局局长戴杰说,之前单位也有类似公示,但没有这么细致,“以前一个季度公示一次,从2013年9月份开始,局里不仅每月公示,而且逐笔公务支出都要写得明明白白。”
“区里的财务标准是一般80元/人,最高120元/人,烟酒等不上桌。”椒江国土分局负责会计工作的陈文明告诉记者,2013年的公务接待费用比2012年减少了40%左右,“现在局里都是严格按流程走,对口单位由对口科室和科员接待,吃饭不是在单位食堂,就是在附近的小饭馆,酒店都不去了。”
陈文明说,单位附近有五六家价格实惠的小饭馆,是外出就餐的“最佳选择”,“住宿等其它费用都由来访单位自己负责,我们帮他们事先联系好。有了这些制度后,许多同事都说办事轻松多了,不用怕‘招待不周’,只要都按规章来办就行了。”
公款把控一个字——“严”
台州椒江实行接待费公示制度已经坚持了7年,2013年在全区各单位、各部门全面推进细化公示内容,并要求接待一律不上烟酒,同城一律不安排公务用餐。2013年8月,出台了《三公经费管理规定》,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
椒江区委还出台了《外出学习考察参观活动管理规定》,要求外出考察必须有明确目的和实质内容,按规定履行申报审批备案手续。此外,全区各级机关禁止用公款发放贺卡、明信片、挂历等。
- 公务用车成占道“僵尸车”回应称为省停车费
- 桐庐300多辆公务用车将安装GPS定位系统
- 浙江省委书记要求县委书记:纠四风树四气 敢担当尽责任
- 海警二支队举办“讲安全 正四风 树形象”知识竞赛
- 【专题】新观察·阳光监督能否普照浙江公务用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