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一波未平,又掀大浪。
昨天一早,的士司机师傅们发现“嘀嘀打车”的消费者优惠从凌晨0点起从每单5元又回升到10元。记者从“嘀嘀打车”市场部负责人处获悉,“嘀嘀打车”第三轮10亿元的营销计划就此正式启动。紧随其后,昨天下午,“快的打车”公关总监李敏向媒体发布了升级奖励方案,即今日起“快的打车”的每单乘客优惠金额涨至11元。
“用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3-5个工作日内返现11元到用户个人支付宝账号中。每天2笔封顶。”昨天下午,当记者拨通李敏的电话时,他刚刚挂下与支付宝方面联系人的电话,他说,一天内,“快的打车”已经拟定了新的方案“应战”,这个方案将于今天开始实行。
从1月10日“嘀嘀打车”宣布乘客每单立减10元开始,嘀嘀、快的你来我往的激烈“烧钱战”已经进行了一月有余,根据“嘀嘀打车”数据公布,截至2月9日,其补贴总额达到4亿元,而“快的打车”在“10元立减”的补贴活动中,日订单也高达128万单,补贴金额之巨大可想而知。
这种市场竞争状态还要维持多久?在背后比拼的投资者们,又抱着何种心态?
昨天甚至有人戏称,“其实打车软件烧的还不都是投资人的钱?这好比是一场‘拼爹战’!”
烧钱推广真的有用吗?
“最终,我们还是在抢乘客,毕竟他们才是付钱的人。”“快的打车”创始人陈伟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他们还是嘀嘀,都在试图改变乘客招手打车、现金支付的习惯。
不过,对手的“续战”行为还是立刻引起了杭州本地打车软件““快的打车””的反应。
昨天下午“快的打车”陈伟星对记者说,快的一定会有新动作。随后在下午4点左右,记者就收到了“快的打车”发布的“升级奖励方案”——乘客用快的APP打车并用支付宝付款,每单立减11元。而对各地司机推出的奖励也有不同幅度的调整,例如,在快的正在强势进军的北京,司机可以享受每天高峰时期5笔11元的奖励,而在杭州等部分城市,改为高峰时期享受5笔10元的奖励、非高峰时期每天5笔5元的奖励。
真金白银地砸钱,看似让这场竞争变得有些赤裸裸了。“快的打车”公关总监李敏表示,推广费用要花得精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将钱回馈给用户,这看起来是一种送钱的行为,实质就是推广,而且他们一点也不急着赚钱,因为“也不差钱”。
不过,乘客们到底喜欢快的还是嘀嘀,众说纷纭。许多乘客表示,两个打车软件的送钱行为总有一天会结束,他们最后可能会保留用的频率相对高些的软件,不过主要还是看用谁更能及时地叫到出租车,有部分乘客表示,虽然他们使用“快的打车”的时间很长了,但能打到车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了。
“司机使用量大了,用户使用量也会大,这一方面让你有更多的机会打到车,另一方面也会遇到瓶颈。”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快的打车”目前在杭州的市场份额还是有绝对优势的,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使用量都很大,这也可能导致出租车司机挑单。
昨天下午,“快的打车”公关总监发来的邮件
为何继续烧钱?
前一阵子两大打车软件推出补贴乘客和司机的奖励方案,来“请全国人民打车”,此举让司机和乘客大呼给力。
吴小姐可以说是“烧钱大战”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有孕在身的她在一个月前将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变成了出租车,因为她从同事那里得知,使用“嘀嘀打车”软件,若采用微信支付,每单可立减10元,这样一来,她每天从家里打车到单位的11元车费就能减少至1块钱,比坐公交车还便宜。于是原本从不使用打车软件的她,也开始学着使用“嘀嘀打车”,并用微信支付了。
这波砸钱潮让很多“快的打车”的用户也用起了“嘀嘀打车”软件,IT男小程就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现了很多“嘀嘀打车”的分享信息。同时,许多出租车司机也开始将两种软件都装在了手机上。杭州出租车司机叶师傅说,自己很早就把两个软件都用上了,因为在嘀嘀推出奖励方案后的十天左右,快的也推出了立减十元的补贴,据说两个接单量都增加了,总量旗鼓相当。
显然,得到优惠的司机和乘客确实为烧钱的两个软件增加了使用量。但2月10日,“嘀嘀打车”优惠补贴下降了,降至每单立减5元,叶师傅发现,她的手机上来自“嘀嘀打车”的单子立刻减少了大半。
“减成5元以后确实挺郁闷的。”吴小姐说,奖励降低以后她的打车热情也有所降低,有时还是改坐公交车。
“感觉大家都是冲着奖励来的。”昨天,“嘀嘀打车”的补贴再度恢复为每单10元后,杭州出租车女司机叶师傅喜笑颜开。她说,吃中饭前“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奖励单都用完了,但就这个形势看,“嘀嘀打车”的单子这几天估计都会爆满。
难道移动互联网都这么烧钱?
现在,在不少出租车内放有一个标有条形码的牌子,用手机刷条形码,就能便利地使用支付宝钱包支付打车费。
“快的打车”昨天下午向媒体发布的“升级奖励方案”中同时也提到,用支付宝钱包扫码付款,3-5个工作日内返现11元到乘客个人支付宝账号中,每天2笔封顶,而司机则可以享受5笔10元的返现。
“给乘客的补贴所需要的钱,都由支付宝承担。”记者从支付宝公关部负责人陈道生口中得知。
“谁烧到最后,谁就赢了,关键是占领入口。”公交车APP“车来了”的创始人邵凌霜似乎非常理解这种做法,他表示,无论是最早的电商平台淘宝,还是现在的“快的打车”“嘀嘀打车”,或是他们自身“车来了”,都是“入口型”的产品,经营这种产品,最重要的是抢占先机,最终独大的企业可能就是此前烧钱最久的企业。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都烧钱,关键看这钱怎么用,手机游戏是盈利模式最清晰的一种。”天使投资人柳阳也投资过手游等移动互联网项目,他说,在他看来目前移动互联网项目基本没有赚钱的,“离钱最近”的是手机游戏。近期,他已投资百万的游戏“卧龙传说”已被一家公司以200万美金的价格买下独家代理权,此后,随着游戏用户量的增加,他们还能拿到相应的提成。
投资热度会不会减?
尽管烧钱,但移动互联网依旧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两个月前进入杭州消费者视野的一款公交车APP“车来了”,目前已经在杭州积累了10万用户。创始人邵凌霜透露,他们即将获得A轮近2000万元的融资。
“我们的任务就是做好用户体验,我们的优势在于对于公交车发车时间、车次、车站调整等精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邵凌霜表示,移动互联网与O2O密切相关,打车软件就是一种线上支付线下消费的典型O2O模式,这种模式将成为各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因此投资人对此关注也不无道理。
“只要将平台搭建好了,用户量大、粘性强,就可以开展很多增值服务,一切水到渠成。”柳阳表示,未来他们还会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投资,比如互联网金融,而电子商务、社交软件等也会成为自己关注的热点。
每日商报 记者 邵祎雯
- 嘀嘀、快的打车“厮杀”升级 嘀嘀宣布再补贴10亿元
- 打车软件战火激烈 出租司机却抱怨乘客"放鸽子"
- 26元的车费只需付6元 打车软件火拼司机乘客乐了
- 打车软件鏖战江湖 打车免单谁是最后赢家
- 两大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再起 电召服务需完善平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