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每年,考古界有两张榜单备受关注,一张是中国社科院评选的“六大考古新发现”,另一个就是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昨天,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47个候选项目中,选出了前25强,我省有两项上榜,分别是龙游荷花山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和余杭良渚官井头新石器时代遗址。
看看这张榜单,25个项目涵盖了17个省区,商周、秦汉时期的考古成果最多,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而去年两位红人的墓——隋炀帝墓和上官婉儿墓,此次同时入选。
作为浙江入选的“明星”之一,龙游荷花山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是至今发现浙江省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群,距今1万年至9000年左右。它也是继上山遗址和小黄山遗址之后,第三处正式发掘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遗址告诉我们:一万年以前的浙江人,究竟怎么生活。去年,记者曾跟着考古专家来到现场,发现了不少生活遗物,陶器、石器等,当然,最重要的是吃什么——在石器上,考古队员发现了稻壳。
“还不能说稻米是主食,只是一部分。但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耕种水稻,而它在食物经济中占的比例不高。人们吃的东西,最多还是靠采集狩猎。”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蒋乐平说。
另一个——余杭良渚官井头新石器石器遗址,离杭州人近一点,就在良渚文化村附近,2012年3月到2013年7月进行发掘,距今5000年前后。比较重要的发现有两个,一是大墓,共发掘106座墓葬,最早的墓葬年代在崧泽文化晚期,最晚的在良渚文化末期——也就是说,这个遗址在此地存在了1000多年。
发掘领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晔告诉记者,墓葬里发现的玉器最多,一共清理的1100多件(组)随葬品里,玉器就有近700件,最多一个墓里发现了50多件,玉璧、玉璜、梳背、手镯等各种高大上的装饰品,都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必备。
还有一个发现有点意思——这是一个石砌的生活设施,跟良渚人的生活用水有关。以一个水池为中心,两米开外有一口方形的石构水井,而水池还有一个口子和排水沟相通。
“水井、水池、排水沟随着地势,由高到低,水质也是渐次降低,先是把水引进,用于人们的日常洗漱,再把污水排出去,这样的布局非常科学。”赵烨在考古简报中,认为它“是良渚文化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这些实物的发现,让考古专家对良渚文化发源地,有了新的思考。在传统认识里,良渚遗址群是以良渚古城为中心的,而官井头遗址与它隔了一片丘陵,以前并不在大家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们以前一直在丘陵北侧发掘,这次发现原来以南还有更早的遗址,这应该是良渚遗址群孕育发展的源头,也说明可能古城这片在一开始,并不适合人生活。”赵晔说,在这个遗址附近,他们还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马家浜遗址,这与良渚遗址群后来的繁荣,也有一定的关系。
这两个遗址将参与最后“十大”的角逐,最终结果将于4月初在北京揭晓。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