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笔土地账算出改革脉路 3年试点发展平湖规上产值要翻番
浙江在线03月14日讯 3月初,微风中依然带着阵阵寒意,然而嘉兴平湖却显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平湖肩负起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探路先锋的角色。
作为“全国百强县名单”常客,浙江省开放型经济的强市,近年来,平湖在实现快速发展的道路上,遭遇了土地、生态环境、劳动力成本等“拦路虎”,一场改革的攻坚站已然打响。
在2月召开的平湖市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动员大会上,市委书记翁建荣动员全市要践行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破难、敢于创新和不怕得罪人的“四敢一不怕”精神,以全面实施“四换三名”工程为抓手来推进改革。
号角吹响,深化改革。如何打好“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改革的攻坚战?平湖人晒出了改革的帐本,给出了改革思路。
土地上的两本帐
政府缺地低效产能却占着地
“政府手头可用的土地资源已经十分有限了。”面对记者对于平湖改革的提问,平湖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王郁春先给记者算了平湖土地上的两本帐。
“按照规划,到2020年,平湖市可新增建设用地4.74万亩,刨去用掉的3.27万亩,接下来的7年,每年只有不到2100亩的新增建设用地。”王郁春皱了皱眉说,假设全部用作工业用地,按照现有亩均产出300万元左右来算,每年也仅能新增63亿元的产值。
然而,按照平湖市工业强市的建设目标,到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要超2000亿元。
也就是接下来几年,平湖市每年至少新增275亿元左右的规上产值。土地已成为平湖当前发展面临的最大资源瓶颈。
而另一面一些企业主却占着大量的低效用地和厂房。为此,平湖市政府专门成立调查组,给企业主持有土地成本也算了笔帐。
以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如果A企业拥有一块10亩面积的工业用地,按照现行出让价23万/亩,其一次付出的成本约为230万元。按50年使用期来算,年均成本约为4.6万元。开发区属于二类地块,一块10亩的地年均土地使用税约为4万元,加上4.6万元年成本,一年成本约为8.6万元。
“假如企业主在10亩地上出租厂房,一年可获得的租金收益约为96万元。除去8.6万元的用地成本、业主贷款盖厂房的资金及其他财务成本外,每年仍有不少结余。”王郁春说,即使不办厂,光出租厂房也能抵消日常成本,甚至有盈利,这让一些企业主即使把企业关停了,也不愿意把低效用地腾出来。
而租用这些厂房的企业,往往是低端、小规模的同类企业,政府通过行政、市场手段费了九牛二虎辛苦关停淘汰了低效产能后,往往替代的还是低效产能。
现状:落后产能"退出难、退出慢、成本高"
解题:建立“1+X”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
面对土地瓶颈的制约,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后,一场更加严格、更优化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估开始了,许多落后产能纷纷“坐不住”了。
A类企业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图右)接收了平湖荣星电器有限公司(图左)的70亩土地用于企业再扩产
平湖荣星电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最近有些郁闷,近年在平湖全市工业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估中,荣星连续2年被列入D类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的企业,13年底荣星直接进入了整治淘汰的企业名单。
与荣星遭遇截然不同的是,津上精密机床(浙江)有限公司(下简称津上精密),他们公司同荣星达成资产转让意向,抢先将荣星手上70亩地转了过来。
“津上亩均产出出色,品牌企业,属于A类企业,在用地、用能、融资、税收上有政策扶持。”作为本次改革参与者之一,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姜忠良道出其中的缘由,近年来,平湖对所有规上企业和部分归下企业,按企业产出进行“综合绩效评估”。
去年底,改革试点工作开始后,平湖在完善已连续开展了2年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更严格、更优化的评估标准——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加专项评价的“1+X”评价体系。
据姜忠良介绍,这套体系对全市工业企业不仅进行综合绩效排名,还要按照亩均产出、劳动生产率、单位能耗产出等单项指标分行业进行梳理,将企业分为A(产出效率高、能耗低、污染少的大企业、品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B(亩均产出较低企业)、C(劳动生产率较低企业)、D(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企业)四大类。
“被列入D类的企业,将加大腾笼换鸟的力度,将被加大要素倒逼力度,对企业自愿退出的土地,由政府回购,进行‘二次招商’。”姜忠良说,加大要素倒逼力度,就是要在用地、用电、用水多个领域建立阶梯式价格机制,用价格机制,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淘汰落后产能。
比如对闲置土地,按出让或划拨地价的20%征收;对超额用电企业,最高按基础电价的100%加价;连续两年被评为D类,将被列入当年企业淘汰名单。
“1+X”企业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在平湖市委书记翁建荣看来,就是建立起了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加大了倒逼力度。
2013年底,平湖市共有11家企业被列入D类企业,当地政府鼓励优势企业通过拍卖、收购、合资、合作、合并和其他形势,对他们实施兼并重组,将有430多亩土地得到重新利用。
现状:企业转型“不敢换、不会换、不愿换”
解题:以“四换三名”为抓手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平湖除了对企业进行绩效综合评估,还建立起了“四换三名”的政策扶持以及企业分类。姜忠良告诉记者,列入A类的企业,平湖市将按照“三名”企业的标准进行重点培育,在用能、用地、融资、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扶持;列入B类的企业则重点开展“空间换地”;列入C类的企业,重点开展“机器换人”;列入D类的企业,就是要被重点整治和改造提升。
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电商部总监俞国平接受本网采访
“我们企业就是被列入A类的企业,新组建的电商部2013年营业额3000多万元,占到内销营业额的一半。”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电商部总监俞国平,颇为得意地亮出了成绩单。
浙江银座箱包有限公司是平湖箱包业的龙头企业,然而尝试“电商换市”不到2年,利用不足40平米的办公空间,18名员工,加上数十台电脑,却收获了爆发性的营收增长,让银座的负责人深切感受到了传统产业“触网”的意义。
无独有偶,浙江欧迪恩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尝到了“机器换人”的甜头。
“原来一条生产线上需要5到6个人,现在只要2个人就能完成操作。”欧迪恩公司负责人庞经理告诉记者,企业先后投入1400多万元机器换人项目,将人力资源节约了71%,生产效率却提高了65%。
如今,一批企业像银座、欧迪恩一样,进行“空间换地”、“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在市委书记翁建荣看来这是平湖市抓好存量调整,健全企业转型升级综合服务机制的一项举措。
“切实解决企业‘不敢换、不会换、不愿换’问题。”王郁春说,在“四换三名”的分类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意愿,政府通过组建“四换三名”服务中心或委托中介机构等方式,对列入分类的企业进行了精细专业的评价和分析,找准病灶,对症下药,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四换三名’是平湖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抓手。”平湖市市长朱林森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近年来平湖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一定成果,产业结构从原来传统的服装、箱包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撑,发展为光机电、临港、生物食品(医药)三大主动力产业“领跑”,就是在“四换三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现状:招不到“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项目”
解题:优化新增项目简化审批从零审批出发
“每年组织300家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和淘汰改造30家高能耗、重污染、低附加值的规上企业,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的品牌企业,力争到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实现翻一番。到2020年形成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这是平湖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提出的一些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优质项目”必不可少。
“优化新增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市委书记翁建荣说,要在行政审批上做文章,全面启动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一般工业项目零审批”改革。
什么是“零审批”改革,所谓零审批改革是指政府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实行“事前审批”变“事后监管”、“先批后建”变“先建后验”、“严进宽管”变“宽进严管”的一种新型审批管理模式。
具体操作是,企业在取得土地,按照条件向相关部门出具书面承诺后,企业可以在规定范围内,自主设计评审、自主选择建设单位,但必须上报备案并接受监管,待项目竣工以后再进行联合验收的简易审批方式,实行严格的“不达标不投产”项目备案审批管理制度。链接:平湖市一般工业企业投资项目零审批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
“过去企业审批要至少得几个月,现在10天就能搞定!”平湖曹桥人吴明华赶上了好时候,最近逢人就夸平湖市政府的办事效率。
吴明华告诉记者,今年2月在平湖报批投资的4000万元项目,估计6月份企业就能开工生产,像吴明华一样首批享受到平湖零审批速度的项目还有3家。
“改革后一般工业项目从零启动批到开工的时间从原来6个月缩至2个月,其中涉及行政部门的只要10天。”姜忠良说,不过零审批管理只会对“正向清单”上,平湖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敞开大门。对于关系国家安全、生态安全及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项目,以及其他高能耗、高污染、人均产出低、亩均产出低、技术含量低的项目将被列入“负面清单”,这些项目将不得进入零审批程序。
而未列入“正向清单”,但又不属于“负面清单”的项目,将继续推行项目联审制度,评审通过后视作“正向清单”管理,由相关部门对项目实行备案。
与此同时,在事前、事中、事后,都将对企业进行监管。特别是事后,将根据不同的项目投资类别、投资规模等,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领导小组将根据不同的评估结果,采取合格通过、限期整改和全面整改等不同的处理措施。
“开展试点工作,将始终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坚持反向倒逼和正向激励相结合。”平湖市委书记翁建荣说,我们不做“盆景”,而是要做“苗圃”,要让平湖产业结构调整机制创新试点工作成为全省面上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样本。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