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4日讯 陌生电话,自称是公安、自称是法院、自称是社保局等等,这一系列手段并不高明的诈骗电话,可谓是“经典骗局”,但还是有人上当受骗。警方提醒,掉以轻心是事主受骗的主要原因。千万别以为受骗上当的事儿绝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很重要。
3月20日下午1点, 51岁的司机大叔老陈跑到湖州市八里店派出所报案,称被骗了10170元。
当天中午,老陈到八里店一家保险公司办保险,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法院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他牵涉到一起银行借贷纠纷,他的银行贷款还有5.8万未还,目前银行已经起诉到法院。
老陈被吓到了,他从未向银行贷过款,何来欠款呢?老陈便把心里疑问告诉了对方。对方也表示很诧异,说老陈的身份证有可能被人冒用办卡了,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报警。
老陈慌了,立马询问对方,报警电话多少。对方给了老陈一个电话。
随后,接下来的事情,大家可想而知了。老陈打了过去,在对方一步一步的引导下,通过ATM机向所谓的“公安局安全银行账户”转账了10170元。
事后,老陈才发现被骗,立即报警。
据八里店派出所民警潘震宇介绍,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这一类电信诈骗,冒充社保、医保、银行、电信等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堪称“经典骗局”,在长期的电信诈骗防范宣传后,大部分市民都有这个防范意识。
但是,不可否认,对这类老骗局,还是有人上当。警方表示,由于当时当事人在应激状态下思维受限,容易被对方带着走。
如果此前从没接触过此类电话或短信,第一反应是意外、紧张和害怕,洗黑钱、银行账户被查封或被人起诉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一下子思维会受局限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万“骗”不离其宗,无论骗子怎么狡猾,无论骗子的招数如何升级,一切骗局都是为了获取钱财。接到陌生电话,要养成习惯质疑一下,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咨询家人朋友和家门口的派出所,不要轻信电话里的“他”。
- 女子分手后强迫情人写借条 法院判35万“借款”无效
- 浙江省人民调解协会成立 5年调处270万件矛盾纠纷
- 司机误将油门当刹车 撞烂浙大城院十几米电动移门
- 浙江法院全年发送司法建议868份查找制度漏洞
- 我省法院集中管辖涉企业资金链重大案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