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各位小朋友,你们的文章很好,我读后很受感动,祝你们身体好,学习好。”昨天,这封简短的来信在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503班的小伙伴中争相传阅。信的落款是,莫言。
这是一封晚了一年多的回信。
一年多前,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结了中国人一个漫长的等待。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颁奖视频,被大家点播了无数次,也包括503班班主任刘发建。
自从莫言得诺奖的消息传来,他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让孩子们认识莫言?“毕竟,《蛙》、《丰乳肥臀》这样的作品,是不适合孩子来读的。”
恰巧,每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都要在领奖现场朗诵自己的作品,莫言读了他的短篇小说《狼》。这篇仅440个字的小说,倒适合孩子们读一读,刘发建想。
于是他在语文课上,把《狼》念给孩子们听。“几乎每读一句,孩子们就笑一阵。”读到最后,刘发建故意掐掉结尾,让孩子们来续写。
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刘发建惊喜。30几个孩子,有30个完全不同的结局。
有一个孩子是这样写的——“我到家一看,肥猪已经不见了,只看见有一大摊血迹。而小狗呢,也奄奄一息地躺在墙角边。”这和莫言自己的结尾“等我到家里时,那头肥猪已经被狼开了膛。我的狗,受了重伤,蹲在墙角舔舐伤口”几乎一模一样。
同学们兴奋坏了,刘发建趁热打铁,建议每个孩子都给莫言写一封信,说说心里话。全班33位同学都写了信。只是这些信,一直没有机会寄给莫言。
前几天,刘发建得到消息,莫言人在杭州。刘发建几经辗转,终于托人“人肉快递”把信送到莫言手里。莫言当即就回了信。
“邮递员”还偷偷录下了莫言看信时的反应。好几次,他都被孩子们的“童言无忌”逗得放声大笑。
记者翻看同学们的信。有个叫余锴的同学说:“关于狼,我有一个问题:您是不是很讨厌数学?所以让狼变成了数学老师呢?”
还有同学问:“莫言老师,您不是没有上完小学就放牧去了吗,那是怎么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讲台?”
“老师让我们说一种食物,有一人说了清蒸莫言。如果他是善意的,就请您原谅他。”
录音里,记者听到莫言说,这些孩子“好真”。
“这是莫言的魔幻种子,在孩子们心里开的花,一朵比一朵艳丽。因为他们是孩子,是最富有创造力的人。”昨天,刘老师捧着莫言的亲笔回信,对记者说。他相信,这比他在课堂上讲无数遍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要有效得多。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里,他坚持给孩子们办读书周,用一周的时间让他们认识名家,从鲁迅、老舍、萧红到梁晓声、冯骥才。而那之前,他都要花更长的时间去挑选适合孩子们看的文学读本。“只要选对作品,小学生也可以读名家。更重要的是,他们能一直浸泡在语言里。”刘老师说。
这些给莫言写信的孩子,也都参加了本报的“新少年作文大赛”,登录网站www.qjwb.com.cn,就可以看到那些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