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6日讯 汽笛长鸣,洁白的海鸥围绕着船舷低空盘旋,久久不愿离去。碧海蓝天之下,人们从船上洒下的花瓣,飘落在海面上,随着船尾的浪花和泛起的泡沫,一直延伸到海平面的尽头。
这就是宁波市第三次海葬仪式举行的现场。没有唢呐吹鼓,没有爆竹喧天,也没有披麻戴孝的嚎哭,亲属们只是默默地望着大海,在哀乐中望着那些渐渐远去的花瓣,看着逝者魂归大海。
昨天中午,普陀山畔的莲花洋,11位逝者的骨灰由他们的亲人用双手轻轻送入大海,回归自然。从去年宁波开始推广海葬以来,这种最节约土地的方式正逐渐被市民所接受。去年清明8位,冬至17位,而今年,总共有33位。今明两天,还会有22位逝者在这里举行海葬仪式。
八旬老人
送父母魂归大海
今年82岁的谢老先生,是带着他父母的骨灰来的。
谢老先生祖籍广东,父母是归国华侨,回国后一直在宁波居住。两位老人在世时有个心愿:想在去世后通过海葬的形式,让大海带着他们的骨灰,回到从小生活的印尼。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24年。谢老先生说,原本以为这辈子都没办法完父母的心愿,打算交给后代去做这件事,“可没想到,还有这样一个机会,让我生前可以看到爸爸妈妈最后遗愿的实现。”
四十六年
母女俩梦圆海葬
62岁的戎阿姨,为了这一刻,更是等待了四十六年。昨天,她带着母亲和外婆的骨灰,来参加海葬仪式。
46年前,戎阿姨的外婆过世,临走前表达了想海葬的心愿。但当时国内还没有开展海葬活动。戎阿姨的母亲如谢老先生一般,开始了漫长的等待,直到2002年过世时,宁波也没开放海葬。
这项任务,就交到了戎阿姨手中。
去年,宁波市首次举行海葬活动,戎阿姨连忙与民政局联系。但外婆已经去世四十六年,参加海葬活动所需要出示的相关证件已经丢失。在宁波市民政局和海葬活动承办单位同泰嘉陵的联合协调下,戎阿姨终于在今年清明节前,赶上了第三次海葬活动。
昨天,她把母亲和外婆的骨灰,亲手送入了大海。“妈妈和外婆乘着海浪,一起环游世界去了。待我百年后,也会像她们一样。”
记忆
比骨灰更重要
随着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现代中国人的观念也变得越来越务实开明。他们希望,活着的时候轻松愉快,死后也尽量不要给活着的亲人添加麻烦。再加上公墓用地紧张等其他因素,相信今后选择海葬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那些已经魂归大海的逝者,没有了骨灰和墓地,后人除了把怀念留存在心里,还能通过什么方式寄托哀思?宁波惠民殡葬政策服务定点单位宁波同泰嘉陵人文陵园,开通了宁波海葬网上纪念馆(网址:http://www.nbtongtai.com)。在这里,亲属可以给逝者献花点烛写寄语,可以把家庭照片回忆故事收录进去。
这是一个祭祀的空间,更是一个留存美好回忆的殿堂。
- 金华集体海葬开始报名 家属可到殡仪馆或公墓申请
- 宁波舟山两地民政部门联手组织集体骨灰海葬活动
- 宁波首次举行海葬活动 8位逝者骨灰坛入水魂归大海
- 清明前夕宁波举行海葬仪式 八位逝者昨魂归东海
- 海葬新风难过“心”坎:怕被骂“不肖子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