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葬=2㎡,安息堂=0.4㎡ ,海葬=0㎡”,这是网友给出的殡葬土地成本。为避免“活人给死人让地”的局面,我国不少地方积极倡导海葬新风,联合海葬活动也得到了部分群众的拥护。
然而,海葬在大范围推广时,遭遇的最大障碍仍是陈旧观念尚未打破。一些群众认为“海葬后连个祭拜的地方都没有”,更怕被人误解“为的是政府奖励的几千元钱”,沦为“不肖子孙”遭人唾弃。
28日,温州外海。在片片花瓣、声声悼词中,51个装有骨灰的环保安息盒,被亲人们放入大海直至下沉。这样的联合海葬活动,今后在温州将每个季度举办一次。
温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周勇告诉记者,温州已是第二次举办这样的联合海葬。去年共有15名逝者参加,而今年的人数增加了数倍,说明经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介绍,人们对海葬的认识有所转变。为鼓励海葬,政府对参加海葬的家属给予5000元至8000元不等的补贴。
这样的变化可谓“有好有忧”。忧的是,相比庞大的逝者数量,参加海葬的几十人依旧是“小众”;向好的迹象是,人数逐渐增多,且温州参加海葬者多为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包括机关公务员、卫生、教育界人士等,也有部分来自商界。在群众中,这部分群体具有较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老百姓跟谁学?为官的、当老板的。”温岭市民政局殡葬执法大队大队长梁景泉认为,当地曾经出现的“豪华葬礼”等事件说明,在温岭这样的富裕地区,丧葬“攀比风”尤其容易蔓延。
他认为,党员干部应在殡葬改革中起到带头作用。温岭一个乡镇的党委副书记曾经也参与了海葬活动,现场很多老百姓深受感染,当年报名者增加不少。
温岭早在2008年就出台了对海葬的鼓励政策,包括“两免两奖”:殡仪馆费用、参加海葬活动的费用全免;每户补贴两千元、乡镇再奖励2000元。此外,温岭把海葬指标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并在松门镇专门设立海葬场。
“经济杠杆有时候未必奏效,因为传统的风俗力量更强大,要扭转很难”,梁景泉说,一是很多老人接受不了,以往土葬改火葬的时候,一些老人喝药、跳河,不想身体被烧掉,海葬也是如此;二来更难的在子孙后代的观念转变,不少人有思想顾虑,怕人说这种方式“对老人不好”,背上不孝的骂名。
此外,要在全国推广海葬,还有不少限制条件。“海葬起码得有海吧,一些内陆地区不可能跑来参加海葬”,梁景泉说,“我相信持续做下去,海葬有一天会像今天的火葬一样,成为群众一种很自然的选择。”
一些网民建议,可以在各沿海地区设立一些国立海葬场,面向全国开放,定期举行简朴而庄重的联合海葬,并组织网上祭奠、凭海祭奠等活动。这样既移风易俗,又给逝者以尊重。
“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保护资源,积极推行节地、环保、生态葬法。希望群众更重视‘厚养薄葬’,而不要在‘身后事’上计较太多。”台州市民政局副局长汪建华表示。
- 温州51名逝者海葬 两名器官捐献者也在内
- 金华年内将首推海葬服务 市区已推出四项免费服务
- 金婚夫妇相约丧事从简 老夫人走了清明举办海葬
- 生态葬法受推崇 绍兴市想海葬的可去市殡仪馆登记
- 嘉兴市实行海葬第五年 花瓣伴着逝者入海安息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