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全市共123人海葬 12岁男孩成年龄最小海葬者
2014年04月02日 09:24:02

   浙江在线04月02日讯 为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殡葬,今天,温州市将在洞头县渔政码头举行第三次联合海葬活动,现场将有57名逝者的骨灰入海为安。从2012年至2014年,温州市有123位逝者的骨灰与大海融为一体。“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推行的火葬到如今的联合海葬,这些新的殡葬方式见证着现代人观念的转变和开明。”温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民政部门统计,温州市每年死亡人口约4.5万人,按人均墓葬面积1平方米计算,每年仍需占用4.5万平方米土地资源,并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近年来,绿色生态葬法逐步推广,温州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沿山建私坟已基本终结,前年,通过绿化植被、坟背覆土等方式,政府投入1.7亿元对温州境内4万余座私坟进行了生态改造。2012年开始,温州市在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全民免费的基础上,又推出海葬、树葬等不保留骨灰殡葬方式的奖励政策,每例享受政府奖励8000元。

  据了解,目前火化后骨灰安置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保留骨灰方式,将骨灰公墓安葬或存放于楼、堂、墙、廊、塔等建筑形式的公墓设施内;二是不保留骨灰方式,实行海葬、树葬等骨灰消亡形式。从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角度来看,海葬、树葬是生态环保殡葬方式中较佳选择。自2012年推出海葬、树葬后,生态殡葬方式逐步得到市民的理解和接受。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00多名群众报名咨询,已有123名逝者入海为安,120多名逝者参加树葬。

  无论是树葬,还是海葬,都是移风易俗、文明殡葬的体现,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市将在瓯海区率先推广黄丝带行动,即以黄丝带替代传统祭祀品向亲人寄托哀思,“黄丝带在瓯海各个墓区免费派送,今年是试行,接下来将在全市推广。”市殡葬管理处负责人说。

  近三年海葬人数逐渐增多,2012年15例,2013年51例,2014年57例。据悉,市民政局全年受理海葬、树葬申请,逝者不必是本市市民,捡骨火化或从骨灰寄存处移出者,亦可申请参加。

  老人24年前写好遗愿:

  把我的骨灰撒在江河里

  “一位老人在24年前就为自己的身后事写下遗言:我死后不开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把我的骨灰撒在江河里。这是何等开明又前进的思想境界!”日前,市区老人柯永波将自己对同事陈明德的悼念与敬意写成一封信,寄到了温州商报,向我们讲述了一位移风易俗倡导者的故事。

  一位坚持读报书写的开明老人

  陈明德原是中共温州市委党校校长兼党委书记,祖籍浙江黄岩,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浙南游击纵队政治指导员,参加过温州和平解放。今年3月5日,老人突发疾病而离世,享年86岁。

  小小的书房是平日里老人最爱待的地方。“父亲平时喜欢看书看报,有时会在报刊上发些回忆纪念文章,也会写一些对社会时政感悟的文章。”老人生前将这些文章整理印刷成几本名为《豆腐干》的文集,里面还记录着他曾写给国家领导人的三封书信。而书柜里,一本本排列整齐的书籍被老人用白色挂历纸包上书面,并工整地写上书名。“父亲的思想一直很开明很超前,这应该与他多年坚持读报、跟着党的思想一起与时俱进有关。”陈斯方说。

  老人与中学同学共办一份内部杂志《弘毅》,杂志陆陆续续办了20多年,随着同学们的相继离去,杂志最后变成了对离世同学的纪念手册。陈明德老人主编了其中的36-58期。“我以老有所乐的心情继续办,我以顺其自然的心态继续办。”今年2月9日,明德老人给好友写了一封信,信中还提及自己主编第58期杂志时送别同学小仁的心情。而让大家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向身体硬朗的他会突发疾病匆匆离去,老人的同学含泪为其生平事迹编写第59期《弘毅》。

  24年前写下遗言:不开追悼会,骨灰撒江河

  “父亲还在世的时候就曾和我们提过,叫我们不要买公墓,说骨灰撒在瓯江里就好,更清爽一些。”小儿子陈斯方回忆说,早些年的时候流行买公墓,他和哥哥陈思东也几次提及此事,但每每都会遭到父亲的拒绝。一开始,陈斯方以为父亲是开玩笑,直到有一次父亲很严肃地告诉他们:我的身后事我早就给自己安排好了,遗愿都已经写好了!

  老人的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陷入了悲痛之中。如何安置身后事?一家人想到了老人生前的嘱托,于是翻箱倒柜找寻他的遗言。最后,在写字台的抽屉里翻到一个小盒子。盒子里,三张半身照与一份遗言、一份讣告,整整齐齐摆在其中。

  “遗言”全文如下:“我死后,不举行追悼会,不向遗体告别,把骨灰撒在江河里。可以发一个讣告,使亲友知晓,向诸亲友诀别。”这一份遗言的落款时间是1990年1月,也就是老人离休后的第二年。

  “我的父亲生前把什么都准备好了。不愿给子孙添一点点麻烦,也不希望麻烦到亲朋好友。”说这话的时候,陈斯方的眼眶又红了,他说父亲生前就思想开明,为人处世也处处为别人着想。

  而据老夫人梁瑞玲讲述,两位老人去年清明期间还曾一起携手去参观民政部门组织的海葬活动。

  “父亲,一路走好!”

  娘仨加上几位知情的朋友,一共不过十来人,去殡仪馆为老人办理遗体火化手续。其他的亲朋好友直至看到3月10日发布在《温州日报》上的讣告才得知他去世的消息。

  “我和明德生前来往也算频繁,所以他的突然离世我一时都难以接受。没有遗体告别、没有追悼会,我连见他最后一面的机会都没有。”老同事柯永波一开始对于陈家人如此简单处理后事感到不解,但看到老人留下的遗言之后,柯永波仔细想了想,对自己老同事的开明想法无比钦佩:明德生前留下可圈可点的业绩,死后的遗志也可称得上党员的楷模。

  今天,陈思东、陈斯方两兄弟要和父亲作最后的告别,亲手将父亲的骨灰撒入大海。

  生前“裸捐”130次

  死后入海为安

  一位节俭度日的老人,有着世界上最纯净的灵魂。退休后,他每月捐出所有退休金,自己却靠捡垃圾为生。2013年11月,83岁市区老人周绍文因心脏病发离开人世,临终前,他要求丧事从简,今天他的骨灰将参加海葬沉入大海。

  每月“裸捐”退休金

  周绍文是我市粮食系统退休干部,长年独居,退休金是他唯一经济来源。 “裸捐”之后,这位原本能像许多退休干部一样舒适生活的老人,要靠起早摸黑捡废品为生,连身上穿的衣服鞋子都来自垃圾堆。

  2001年1月,一个寒冷的清早,身着旧棉袄的周绍文,步履匆匆地找到温州市慈善总会筹委会,递给工作人员1000元现金,要求捐献给慈善事业。温州市慈善总会募捐部工作人员回忆,当时老人向工作人员承诺:“每个月的6日或7日,是我退休金发放的次日,也会是我来捐款的日子。”

  “当时我以为是一句戏言,没想到这位老人说到做到,就为这句话他坚持了11年。”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春芳说。从第一次捐款以后,每个月6或7日,周绍文都会一早赶到慈善总会,将自己当月退休金绝大部分捐出来。而随着我市退休人员养老保障金的历次提高,他的捐款也从一千元、两千元变成四千多元。直至后来的七八年时间里,他月月将退休金一分不剩地“裸捐”到慈善总会。

  据总会财务周海娟介绍,最后几年老人退休金高达4456元,当他毫无保留捐出时,他们曾劝他少捐一些,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条件。然而,老人总是固执地摇摇头,咕哝着“我的生活比很多困难的人好多了”、“周总理当年还穿打补丁的衣服”、“捡废品保护环境,还可以锻炼身体呢”……

  重症之前还在捐款

  鹿城区水心街道桃李社区是周绍文老人生活的地方。社区的很多人都知道,这位衣着破旧的老人有着一颗金子般闪亮的心,每逢社区开展募捐活动或谁有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桃李社区主任夏秀萍回忆,前年10月,社区里办起了居家养老“爱心餐厅”,老人们每个月交300多元,就能吃上中餐和晚餐,温州市慈善总会和社区达成“协议”,帮他支付了半年用餐费,骗周绍文来“免费”用餐。可是一个月后的一天,餐厅厨师发现周绍文没来吃中饭。当社区工作人员到他家探访时才发现,他因颅脑出血摔倒在家。

  “他不愿意去医院,怕花钱,大家只好骗他,说是让他去市慈善总会坐坐。”夏秀萍说。老人好不容易同意了,却又说下次再去。

  夏秀萍还提到这样一件事:周绍文生病前两天,协助老人洗澡的社区工作人员还从他的衣服口袋中,看到两张收据。一张捐款4000多元,是2013年10月捐退休金的收据;另一张温州市慈善总会11月的个人捐款收据上,写着“壹万元整”。

  据市慈悲总会募捐部统计,从2001年1月捐出第一笔善款,到2011年11月即发病当月捐出最后一笔善款,这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党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老人,用11年、130次捐款和40.3987万元善款,践行了自己当年许下的为温州慈善事业“捐款到生命最后一个月”的承诺。

  生前交代葬礼从简

  2013年11月,周绍文因心脏病发离开人世,享年83岁。周绍文弟弟的周绍华回忆,在周绍文住院的两年期间,他经常向家人讨钱,5元、10元,说要攒起来捐给慈善总会,救济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曾有人问周绍文为何捐出所有去帮助他人,他总是以抗美援朝战争时豫剧演员常香玉捐飞机为例说:“我才做这么点事,实在太不足挂齿了。”

  “哥哥一辈子都在做善事,从来没给自己买过新衣裳,买过好吃的,生前他也表示离世后,葬礼从简,能不办就不办。”周绍华告诉记者,海葬是目前最环保、最便捷的生态殡葬,这也是遵从了他一切从简的行事风格。

  因为善举,周绍文曾获得浙江慈善奖、感动温州十大人物等荣誉。

  12岁男孩救同学溺亡

  成年龄最小的海葬者

  “我的孩子是救人去世的,让他的生命在大海的怀抱中自然延续,是我们最后能为他做的事。”昨天周润的父亲周金祥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去年6月,他的孩子因见义勇为去世。

  救溺水同学身亡

  乐清市公安局淡溪派出所称,2013年6月10日14时许,该所接到报警,称淡溪镇黄塘村有两个小孩子在河里游泳淹死了。民警赶到现场并下河搜救,先后打捞上两名小孩的尸体,经初步诊断为溺水死亡。两名死亡分别为:周润,淡溪镇第五小学学生,另一名是周润同学周某某。

  经公安机关调查,6月10日下午,周润和周某某和另外三个同学相约到淡溪镇黄塘村河边玩,在游玩时不习水性的周某某拿了一块泡沫下河游泳,周润也一起下河游泳。之后,周某某出现意外,双手抓不住泡沫,人往水中沉去。周润见状准备拉周某某上来,但因周某某个子比周润大许多,周润无法将他拉上来,反而自己也被拉下了水。

  2013年8月1日,公安部门认定周润的行为符合见义勇为的标准,建议有关部门予以褒奖。

  生前乐于助人

  周润今年12岁,虽然原籍是贵州江口县人,却算得上是半个温州人。周润的父亲周金祥1995年来乐清务工,周润的童年是在乐清度过的。“我的孩子性格开朗,对同学很讲义气,只要谁有困难,他总会挺身而出。”周父流着泪说,虽说孩子救人是意料之中的,但没想到他会因救人丢了性命。

  因忙着挣钱,周金祥很少关注孩子的教育。周润去世的前两个月,学校老师找周父谈话:“周润几乎每门课成绩都在及格线,不过这个孩子很聪明,只要稍微一用功,成绩一定会有进步。”听了老师的话,周汉祥一咬牙拿出刚发的工资,给儿子报了两门补习班。两个月后的一次测试,周润的语文成绩为90分,数学为100分。

  “孩子拿考卷给我看后,我兴奋得一整夜没睡,感觉挣钱也更有劲了,万万没想到没几天孩子就永远离开了。”周父擦着眼睛。

  参加海葬年龄最小者

  今天,周金祥和周润的舅舅、叔叔一起,带着爱子周润的骨灰,参加联合海葬活动。周润的舅舅告诉记者,周润突然离去全家人都很悲痛,唯一令大家安慰的是这孩子是因救人而去世的。

  去年6月周润遗体火化后,周润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殡仪馆。周金祥听说温州有联合海葬活动后,办理了相关手续,今天周润的骨灰将以最接近自然的方式回归自然。据市殡葬管理处透露,周润是参加联合海葬活动者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以后想儿子的时候,我就看看大海。”周父再次热泪盈眶。

  名词解释

  海葬

  它是最环保且节省土地资源的殡葬方式,是将逝者骨灰装入可分解的环保棉纸制成的安息盒内,当船行驶至离港6海里的海域,由家属将安息盒沉入海底。

  海葬申请流程

  1.申请方式:由申请人(经办人)填写《温州市海葬申请表》,并附申请人(经办人)身份证明、逝者火化证明。

  2.申请可登录http://www.wzbyw.com.cn下载申请表或致电温州市殡葬管理处88217117索取表格及咨询相关问题。

  树葬

  它是指骨灰装入可分解的棉纸内,不立墓碑,不记逝者姓名,植存在树木的根部或抛撒在特定区域的花园或草坪中。

  树葬申请流程

  1.申请方式:由申请人(经办人)到市殡葬管理处填写《温州市树葬申请表》,附带申请人(经办人)身份证明,逝者火化证明。

  2.树葬方式:将骨灰装入易分解环保纸袋内,由工作人员陪同在指定位置挖掘穴位埋葬。

  3.申请可登录http://www.wzbyw.com.cn下载申请表或致电温州市殡葬管理处88217117索取表格及咨询相关问题。

  
来源: 温州网 作者: 记者 董吉妮 章瑚 编辑: 周舸
温州大学

温州大学"洋外教"景区捡垃圾

每日关注
  • "地球行者"约翰博士带着11名伢儿 6天在杭州走了150公里
  • 地铁车厢突冒白烟 杭港地铁:乘客踢到灭火器疑人为故意
  • 男子诈骗得百万追求美女 哪知"白富美"是道行更高女骗子
  • 劫匪劫持保时捷女车主索要2000万 温州最贵绑架案细节公开
  • 返利刷信誉能轻松赚佣金?网络诈骗瞄准下沙大学城
相关阅读
  • 宁波昨举行第三次海葬 该方式正逐渐被更多人接受
  • 女友怀孕急结婚年龄未到 花100元办假证明被识破
  • 23.85岁 昨晚绿城上港两队平均年龄惊人一致
  • 金华集体海葬开始报名 家属可到殡仪馆或公墓申请
  • 婺城区招聘82名教师 年龄28周岁以内3月7日报名截止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