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0日讯
麻风病伴随人类已有3000多年,会导致严重肢体畸残,断手残足眼盲鼻塌。上世纪初,中国有50万麻风病人。新中国成立以来,麻风病防控与救治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全国90%的县、市基本消除麻风病。我省是第一批以县市为单位达到卫生部基本消灭麻风病考核指标的。
被称为“中国麻风第一村”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下简称上柏住院部),现有84位麻风休养员(已治愈病人)。他们平均年龄72岁,最大90岁,最小39岁。
84人中持有1级、2级残疾证的45人,3级、4级残疾证的26人。老版婚姻法规定麻风病人不能结婚,因此他们大多没家人。
15人医疗团队成了麻风休养员的家人。他们包括4名男医生、9名女护士、1名检验人员、1名后勤人员,大多已在这里十几年。
克服心理芥蒂
从一个饺子开始
医护人员来到这里后,第一个要面对的困难是心里的芥蒂。
15人中最小是护士归婵娟。上班第一天,她用手套和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双眼睛。
麻风休养员们热情地跟她打招呼,叫她“归护士”。归婵娟有点难为情,但还是没有摘下口罩和手套。
麻风休养员往往四肢消瘦萎缩,静脉很难找到。归婵娟第一次给一位截肢患者输液,手上找不到静脉,只好在脚上找。一捧起脚,一股腐臭扑面而来,归婵娟差一点呕吐,忙屏住呼吸,跑出去透了好几口气,才回来继续注射。
病人们喜欢这里的医护人员,不时会给他们送吃的。一次,一位病人送归婵娟一只苹果,她拒绝了。怕病人难过,她解释:“不是不要,我真的有很多吃的。”
相同的事发生了好几次,归婵娟也不好意思了。终于有一次,一位老奶奶端着盘热腾腾的饺子说:“归护士,吃个饺子吧。”望着老人热切的眼神,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归婵娟夹起一个水饺,闭上眼睛,一口塞到嘴里,没嚼几下就吞了下去。
真吞下去了,倒也没觉出什么异样。归婵娟睁开眼,惊呆了。老人见她肯吃自己的东西,双眼含泪:“你肯吃我的东西,我太高兴了!谢谢你,归护士!”
这以后,归婵娟不但收休养员们送的小东西,还常从外面带给他们吃的、用的。休养员们对她的称呼,也从“归护士”、“小归”,变成了“归归”。
“医护人员不该接受病人礼物,但麻风休养员是个例外,你不收,他们会感到被歧视。”这里的医生虞斌说。
值夜班时,寂寞直刺骨髓
麻风休养员主动来聊天
医护人员要面对的第二个困难,是寂寞,尤其是上夜班时。
“白天还有人说说话,可一到夜里,那种寂寞直刺骨髓。”虞斌回忆,刚开头的五六年,他一上夜班就觉得崩溃,“什么都没有,连个念想都没有,一个人呆在办公室,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也有麻风休养员看出了值班医生的寂寞,主动来找他们聊天。
比如麻风休养员李大爷,只要王景权一空下来,他就到办公室来聊天,诉说自己离开家、被亲人抛弃的痛苦。
可是,李大爷一说起来就没完,让王景权疲惫不堪。说到深夜,说到凌晨,还是没完。王景权劝他早点休息,他也不肯。直到他实在撑不住了,才肯让王景权送他回病房。有时王景权刚把他送走,躺下休息一会儿,他又来敲门。
就在记者到麻风村采访的第一天,李大爷夜里又来找王景权聊天了,这次他还拿了一把菜刀。“我吓死了,一个劲安抚他。没想到,他是来给我送笋的,因为白天我给他买了点菠萝吃。”王景权说。
一大袋笋,李大爷放在办公室门外。怕王景权不肯收,他挑出了两支小一点的笋,硬塞到王景权怀里。
生于麻风村的小女孩长大了
医护人员送她出去念书
虞斌常常会想起老师朱敏华。朱敏华是麻风村的老一辈医护人员,在这里度过了几十年。
朱敏华常给虞斌讲过去麻风村故事,那时候这里都是破破烂烂的小屋,老一辈的医护人员,住的是茅草屋,睡的是地铺,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
朱敏华对他说:“麻风病人虽然越来越少了,但总归还是有的。我们干不动了,你们就接下去。”
但虞斌不敢肯定,等他们这一辈也干不动了,还会有人来照料这些麻风休养员么?
每当这时,他眼前总会浮现出小曲曲(化名)的身影。
小曲曲是麻风村里出去的孩子,她生于麻风村,长于麻风村。
小曲曲的妈妈姓曹,如今50多岁了。33岁时,她因患麻风病入院治疗。由于落下了严重的畸残,生活艰难,曹阿姨和丈夫选择了在上柏住院部生活。
2002年,夫妻俩在麻风村生下了个白白胖胖的宝宝。
可以说,小曲曲是虞斌他们看着长大的,小曲曲就是他们的孩子。为了小曲曲能健康成长,他们常常凑钱给她买牛奶。
直到8岁,小曲曲都没有离开过麻风村。但孩子总得要读书,要走上社会。
医护人员一面和小曲曲农村老家的学校联系,一方面捐款为小曲曲筹办读书生活等费用。
2009年8月,小曲曲要去上学了,她抱着院子里的大香樟树,哭着不肯走。护士长潘美儿安慰她:“你不能一辈子呆在这里。我们会来看你的。”
小曲曲走了,医护人员和老师联系,请老师多多照顾这孩子。天冷了,他们寄衣服;节假日,他们赶到200多公里外去看孩子。过年了,他们把小曲曲接回来,让她与妈妈团聚。去年春节,因为期末考试语文考了全班第一,王景权特意送了一身新衣服给小曲曲。省皮防所全所职工还为她捐了5000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