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在准备直播稻的种子。
浙江在线04月14日讯 正是春耕播种的农忙时节,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的种粮大户董红专却是西装革履,不像下田干活的样子。
“去年种了2600亩水稻,今年又新流转了1600亩。这么多地,要我自己去干活可管不过来。农场现在有1个总管、3个副总管和5个生产队长,我们的生产管理已经很成熟了。”董红专呵呵笑道,今天总共4班工人在田里忙活,分别负责施肥、除草、直播和机插秧苗。
边说边走,董红专带着记者来到育秧棚,查看一番后介绍,今年已经播了6万多盘秧苗、2000多亩田,剩下只有一万多盘了,有一部分田得撒种直播。育秧棚边上,是粮食烘干中心,7名工人正在一块大塑料布上,给直播稻的种子搅拌一种紫色药粉。“种子直接撒在田里,拌了这种药粉可以防老鼠、驱麻雀、防稻蓟马虫害。”现场工人解释道。
眼前的熟悉场景,对董红专来说,都不足为道。去年,他种的早稻和再生稻亩产量在衢州市数一数二,农业部给他颁发了“全国种粮大户”证书。种粮对他而言,驾轻就熟。
今年让这位种粮大户既兴奋又焦虑的,是他准备付诸实施的500亩“试验田”。那可不再是简单的种粮收稻谷,而是借鉴国外生态农场模式,发展生态循环有机农业。
“简单说,就是我不仅要种粮,还要搞养殖。”董红专说,他已经与杭州一家有机农业认证机构签订了意向协议,还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的有机农业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划出500亩田,发展有机农业,模式就是一亩稻田配一头猪、20只鸭子。猪粪发酵后当有机肥回田,稻鸭共养的鸭子能除草吃虫,有机米加工后的糠又拿来喂猪,实现生态循环。”
发展有机农业,对种粮多年的董红专来说,正当其时。
他很自豪,从龙游到衢州市衢江区,30多里路的320国道以南,望过去基本都是他种的田,但是碰到认证有机大米,他却得意不起来了。“认证有很多要求,其中一点就是和公路要有一定距离。”董红专说,今年他从芝江村和山后村新流转来的1600亩地,基本符合有机认证的条件,目前已经选好了500亩有机稻和养猪场的地址。
衢州市和龙游县两级农业部门,对有机农业非常支持,加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董红专进军有机农业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诸多优势。“万事俱备,还差资金。”董红专直言,今年他已经贷款500万元,用完了银行的授信额度,资金渠道一时无法解决。
同时让他担忧的是,种粮收入基本稳稳当当,发展有机农业,投资大、回报慢。他粗粗算了一笔账:有机认证,土地要经过3年的转换期,前期投入大概要200多万元,包括土地流转承包费、购买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人力成本等,一亩田成本起码4000元,而出产的大米只能当做普通米销售,产量还可能减少一半;500头生猪规模的养殖场,建设成本需100多万元,诸如两头乌猪种苗、鸭苗等还没细算。
“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资金跟不上的话,就怕半途而废。”董红专说,目前涉足生态循环有机大米行业的农户还不多,希望政府部门对先行试验的有机农业能加大扶持力度,让有机农业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