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1点多,过了饭点,食堂关门了,我到体育场路“永和大王”吃饭,在餐厅角落选了个位置,视线正好对着餐厅正门。
刚扒了几口饭,看到一位老人走了进来,身高约1米7,穿着一件袖口打了补丁的西装,身背一只黑色的尼龙包,两鬓花白,消瘦憔悴,脖颈和脸上都是皱纹和褐色的老年斑,看起来很苍老,他并没有和其他顾客一样走到点餐的收银台前,而是默默站在大门边上。
几分钟后,我邻桌的两个年轻人吃完饭走了,老人慢慢走过去,从挎包里翻出一只塑料袋,把桌上剩下的半截油条,小半碗鸡米花还有没吃完的米饭装了进去。
“大伯,我们这儿不能这样的!”收拾餐桌的女服务员走到老人身边,轻声说。
“那我不带走,能不能坐下来吃?”老人露出尴尬的笑容。
女服务员转身看了看正在厨房打豆浆、穿蓝色制服的值班经理,老人战战兢兢地看了一眼经理,把塞进包里装着油条米饭的塑料袋又拿了出来,捧在手上,低下了头。
值班经理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从厨房走了出来,向老人挥了挥手:“你好!”老人以为经理同意了,拎起塑料袋,转身往餐厅门口走,经理追了出去。
老人有些紧张,连忙解释,他今年82岁了,是安徽阜阳人,1949年在杭州当过兵,退伍后一直生活在老家,几个月前来杭州找战友,可是战友退休回了北京。战友没找到,身边的钱却花光了……老人说话时,嘴唇干裂,眼睛红红的。
经理对服务员交待了什么,不一会,服务员拿来了一杯豆浆,他接过来递给了老人:“大伯,我看你嘴唇都裂了,肯定渴了,喝点豆浆。”
老人有些愕然,半天才反应过来,双手抱拳,向小伙子深深鞠了一躬。
“去厨房问一下饭好了没。”经理转头对服务员说。
几分钟后,又一个服务员拿了一份已经打包好的卤肉饭递给了老人,老人有些不敢相信,很激动,抹着眼泪哽咽:“谢谢你们,谢谢……”边说,还向经理,服务员各鞠了一躬。
一个围观的师傅提醒:“会不会是骗吃骗喝的?”
“没关系的,这么大年纪了,饿了总要吃饭的,再说他吃饭都成问题,肯定是遇到难事了!”经理小伙笑着说,和老人打招呼告别后,回餐厅上班。
老人边走边吃。他说自己现在每天外出要吃的,晚上就在沿街的马路边睡觉,现在的天气不冷不热,只要不下雨,睡在马路边上算还不错了。
接下去,老人希望自己能去北京,找那个几十年没有联系的战友,如果实在不行,就只能回老家了。
回来的路上,我觉得心里很温暖,就把看到的这一幕发了微博和微信,短短几小时,这条微博被转发了几千条,也史无前例地被网友们点了好几百个赞。
这位年轻的餐厅经理姓汪,28岁,安徽安庆人,是这家餐厅的值班副经理。
小汪说,自己大学念的是管理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做仓库管理,3年前,应聘来到体育场路这家“永和大王”餐厅,从见习经理一直做到现在的餐厅副经理,觉得这份工作不错,做得蛮开心的,他以前从没见过那位老人,但公司的企业文化里就有“遇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尽量帮”。员工入职的时候,公司也是这么培训的。都市快报
- 台州大伯乞讨上千家凑钱救妻 10年后挨家上门还清钱
- 台州大伯乞讨上千家凑钱救妻 10年后挨家上门还清钱
- 五名乞讨人员婚礼现场“堵门讨红包” 被警方拘留
- 两女孩博同情行骗术 手捧空骨灰盒跪街头乞讨
- 乞讨老人被撞倒无人救助 8分钟后遭二次车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