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5月8日讯(通讯员 邹伟) 杭州一位高三的班主任刘艳在一年时间内给全班学生写了7封长信,共计189913个字,被学生誉为“智慧班主任”。今年4月,刘艳带领她的高三(1)班获得了杭州市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称号。
见到刘艳时,她正下课回办公室。双手捧着讲义,手上还沾有些许粉笔灰,耳麦挂着脖子上,一副征尘未洗的模样。稍作停息,向我导出与学生“书信交流”的初衷。她说:“我想尝试另外一种方式,口头交流,易遗忘。书信是一种形成文字的材料,可以保留长远,学生可随时拿来阅读,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心境下会悟出不同的感受。高三学生,即将走出母校,日后,这些书信,也可成为师生情谊的纽带,母校情节的物证。”刘艳快人快语,几句话概括了她写信的目的。
去年9月,杭州育新高级中学教师刘艳接手做了高三理科重点班的班主任。为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如何培育良好的班风,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刘艳想到了给学生写长信的这一方式。她写好书信后,会给每个学生复印一封。周二下午有节班会课,她把复印件发到每一个学生手中。她是北方人,普通话很标准,在学生面前,她就声情并茂地朗读起她写的信。学生在下面静静地听,有的学生会在信上某些文字上做一些标记。那时刻,“教室里很静很静,静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到”,班上的学生如此形容。
刘艳总会很“有心计”地选择与学生交流的节点。每个节点一封信,每封信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切合学生当下的主要问题。
开学第一周,她写了《信心十足,备战高三复习》的第一封长信;期中考试前,学校搞了很多活动学生们有些散心,她又写了题为《把自我状态的调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的第二封长信;期中考试后,有些同学因成绩不理想黯然神伤,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力问题,刘艳适时写了第三封信《你的潜力到底有多大》;高三“一模”考试前,刘艳写了《为自己负责》的第四封信;春节后,全班同学又聚集在一起,刘艳写了题为《在拼搏的路上》的第五封信;刘艳向同学们发出了第六封信,主题定为《剩余的70天该如何走过》;第七封信,她已经写好,标题为《做坚持到最后的人》,她准备在高考前发给学生,信的最后两行字用黑体字放大:“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哪怕只剩下一只胳膊;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梦想,哪怕残疾得不能行走”。黑体字很醒目,她说她要到临考前“狠狠地鼓励一下”。
刘艳的七封长信,知识面很广,天文地理,古今中外,但蕴含的道理又很深刻。用学生话来说,“很形象,很能打动人”。谈到信念的问题,她给学生讲了日本广岛学生在遭原子弹袭击后,在一个半地下的工棚里读书的故事,这比单纯地告诉学生“不要抱怨环境,要坚守信念”的效果不知道要好上几倍。为了激发学生的潜力,她用透明玻璃杯里的跳蚤作譬喻,告诫学生千万不能因为碰了几次玻璃瓶的盖就不敢再往上跳了,自我设限就将永远沉睡。为了让学生明白“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希望”的道理,她例举了小儿麻痹症患者威尔玛·鲁道夫勇夺奥运女子百米冠军的故事。在七封长信里,类似引经据典,俯身可拾。
刘艳知道,现在的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空洞说教不起作用,所以她尽可能从头到尾地用典故、用实例、用数据、用名言来阐述道理。王雅祯同学说:“我们遇到了一位特别的班主任,她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在帮助我们成长。”黄家辉同学在回顾第一次听刘老师朗读书信的情景时说:“我们都以为老师还会像以往的老师那样,要我们如何学习,如何考出好成绩,听完后,觉得很不一样,刘老师没有正面要求我们如何努力,只希望我们学会安静思考学习,现在回味起来,老师的话真的很对。”金聪同学说:“最近,我又细细阅读了一遍老师的信,又明白了好多道理。那些话,虽然很短,字也不深奥,但意义十分深刻。当我想放弃时,信中的那些话会鼓励我坚持下去。我想,毕业以后,最好还能收到刘老师写的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