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3日讯 几天前,年仅35岁的都市快报副总编徐行自杀。据称,他生前患有抑郁症和严重失眠。对此,无数媒体人无限唏嘘,以“今夜我们都是抑郁症患者”为名,悼念同行。一位媒体高层说,做媒体,很难有人不抑郁。甚至,网络上瞬间流传多种不同版本的抑郁症自测量表,引来众多媒体人为自己寻找答案。这件事的背后,除了人们对其英年早逝表达惋惜之情,也折射出大众对抑郁症这一老话题的重新关注。
抑郁情绪很普遍
当身边有人抑郁或因抑郁做出极端行为时,我们仿佛感觉到这一疾病突然多发且对之警觉。
在分析抑郁症发病原因之前,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丁万涛介绍了抑郁症的主要分类:“抑郁症大致可分为重症抑郁症、轻度抑郁症,以及抑郁情绪,后者虽然可能具有抑郁症的某一两个特征,但又够不上疾病,而属于与抑郁情绪相关的问题或困惑。”
丁万涛说,重度抑郁症患者中较大比例具有生物基础。平时主要表现为早醒、周期性发作、爱幻想和妄想等。自杀率很高,需要药物加以治疗,却又往往拒绝就医。而这类病人中,往往在其家庭中三代亲属可找到抑郁症患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与遗传基因有关”。
然而,统计数据显示,更多的抑郁症患者生物因素不明显,而表现出明显的心理因素。年轻丧偶、中年丧子、婚姻失败、天灾人祸等心理创伤性大事件,是其主要诱因。这类抑郁症患者表面上看起来病情不怎么严重,也能参与日常工作,但往往效率低、症状持续时间长。对于这类患者,心理治疗是主要手段。
最近,抑郁自测量表在网络上很流行,“你抑郁了吗”成了同事之间交流的热门话题。甚至,不少平时看起来乐观开朗的人突然被测出“有抑郁倾向”。
“有抑郁情绪问题的人很普遍。”丁万涛介绍,常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人属于高危人群。媒体从业人员就是一大典型。徐行是个牺牲品。他分析:“首先,根据媒体从业的职业要求,媒体人必须具备足够的新闻敏感性,能用敏锐的触觉去挖掘新闻。这也就间接导致媒体人的情感、情绪、主观意识更敏感,快速对周围的一事一物做出反应。另外,媒体工作尤其是记者每天冲锋在新闻现场第一线,往往是第一个接触并感受新闻事件背后喜怒哀乐情绪的人,甚至一天内同时要面对大喜大悲,情绪震荡强烈。长时间下来,经常感到耗竭、透支、无力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领导干部等压力群体中,七八成人有这类情绪问题。“尽管不是病,但长期累积起来,可能就会发展成疾病。”丁万涛提醒道。
性格和环境是主因
“可从内因和外因来分析。”丁万涛介绍,从个人因素来讲,生活在物质世界,人们过于强化自我价值观,为了追求成功奋不顾身,容易把自己陷进去。这是因为,人承受的压力与需求是成正比的。而从社会因素,我们不得不感叹这是个激烈的变革社会,并非所有人都能赶上变革的步伐。然而,有部分人适应不了,却又不愿被社会淘汰,这一矛盾日益突出就引发了情绪上的抑郁。徐行的同事在悼念文章中说道:“你说人需要多种能力,但最重要的是身体能力。你说你缺的就是这个能力。你说你已经是一个废人,你说这话已经是好几个月前了。”力不从心,是对这一心理状态的很好概括。
当然,随着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也在提升,检出率随之提高。“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黄国胜认为,性格和环境影响是主要因素。纠结于小事细节的人,情绪容易受影响。而表面看起来很坚强、很理智、能忍耐的人,往往内心积压很多东西得不到释放,也容易得抑郁症,一旦被引爆往往会出大问题。每个人身处的生活、工作环境不同,承受压力的阈值不同,做出的应激反应也会大不相同。现如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减少,社会支持力量也在淡薄,这在很大程度上“逼”出抑郁人群。心理危机干预的逐渐推广,极具现实意义。
“矛盾的是,越是高级知识人群,越不愿面对这一疾病,更别说主动求医。就这样,在痛苦的忍耐中,病情严重化,甚至引发悲剧。”丁万涛说,很多抑郁情绪是容易克服的,但人们对此缺乏合理的应对,把自己“憋”出抑郁症来。一位曾是重症抑郁症患者“音希”在自述文章中说:“当然选错医院也是一个问题,医生建议我去的是精神病专科医院,而我从心理上完全抗拒我患有精神疾病。”很多人认为:“隐瞒实际病情仍然是比较有尊严的。”
试想,假如徐行生前勇敢地面对自己的抑郁,求助专业医生给予合理的治疗途径,这一悲剧还会发生吗?
支持力量是最好解药
徐行自杀,让人痛惜,生命不再,而死亡并非无可避免。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心理门诊案例:一个火箭班的优等生,在两年前开始成绩逐渐下滑,并且出现各种不适,喊着要去看医生。可老师和家长均认为是孩子不认真学习造成成绩下降,不需要看医生。孩子父母还不断对其行为进行批评指责。无力抗争之下,孩子选择了跳楼自杀,幸好及时被发现、阻止。后来经诊断,孩子患的是抑郁症。两年里,就因为老师和家长没有及时沟通、帮助,反而做出指责,孩子的抑郁程度在加深。
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发生?社会支持力量是抑郁诱因,同时也是最好的解药。
“每个人都生活在团队中,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都是不同的团队组织,都承担着不同分工却又同等重要的支持力量。”丁万涛说,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除了药物和心理途径,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和帮助,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也是避免复发的重要因素。家人的关心、朋友的帮助、同事的理解……都是缓解情绪压力的一剂良药。
“音希”总结自己治疗抑郁症的经历,提出建议:“接受患病的事实,就像胃炎、肝炎一样,它是一种病,必须医治,否则会加重;希望亲友能够宽容和帮助。”“每一次当我看到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新闻,我都会在自己的圈子里,以力所能及的力量呼喊--相信我,抑郁症是可以被治愈的。”
心理咨询师张帆最近接到不少抑郁症个案,且低龄化。“在这群低龄患者中,往往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张帆在给他们做心理疏导时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期望值都很高,对孩子的各种行为缺乏理解,经常责备,家庭给予的关爱不够。因此,要预防这一问题,首先要做好家庭教育,提供和谐的成长环境,父母要做好榜样,引导孩子正确地表达负面情绪,帮助将来步入社会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嘉兴女子菜场内突然挥刀自尽 家属称其患抑郁症多年
- 约35%初中生有抑郁情绪 10%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 趁着天晴多晒晒太阳 让阳光帮你击退抑郁情绪
- 日照时间减少 入冬后抑郁症患者比平常增加一到两成
- 永康有位蝴蝶先生 养蝴蝶拍蝴蝶治好轻度抑郁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