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清吟街南侧的小营民居,八九幢房子围成一个大院子,院子中间有个小花园,房子白墙黑瓦,小院闹中取静。和杭州大多数小区不一样,这里平时没有垃圾桶,居民们扔垃圾,只能在规定的时间。
昨天早上8点不到,我找到小营民居。小区只有一个面向清吟街的出入口,西侧的一幢民居外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小区垃圾投放时间:上午6:00-8:30,晚上18:30-20:30”。走进小区,正对着小区的正门摆着一个黄色(其他垃圾)垃圾桶和绿色(厨余垃圾)垃圾桶。
距离昨天上午丢垃圾的截止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两个垃圾桶里的垃圾刚刚好平过垃圾桶口。
住在1幢的一位大伯拎着两袋垃圾匆匆走过来,绿色厨余垃圾袋扔进绿桶,另一袋扔进黄桶。
我问大伯,每天这样掐着时间扔垃圾麻不麻烦?万一家里临时有垃圾要丢怎么办?
“习惯了。临时有么,放到晚上再来扔,这样小区里清爽些。”
快到八点半的时候,垃圾直运车来了,带走了满满两桶垃圾。我绕着小区的大院走了一圈,果然找不到一个公共垃圾桶了。
小营巷社区负责环境卫生的工作人员金凌说,小营民居实行的,是定点定时收垃圾,过了垃圾投放的时间点,小区内没有垃圾桶。从2011年3月开始试行,“垃圾不落地”已经3年了。
为什么选小营民居作为试点?
金凌说,因为这里相对封闭,出入口只有一个,现在定时放垃圾桶的位置以前就是放固定垃圾桶的,对小区居民来说除了投放垃圾时间缩短了,不会带来其他的困扰。试行前,社区特别为小区116户家庭上了课,普及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的好处,并给每户居民发了一张积分卡。
为了指导居民尽快熟悉垃圾分类,社区特地为小营民居安排了一位垃圾分类指导员,定时守在垃圾桶旁边。指导员要是检查发现居民家垃圾分得正确,就会在积分卡上敲一个章,每个月积分卡上有25个章,就可以到社区换领小礼品。
“礼品都是日用的小东西,不值钱但有意义。”金凌说,要是居民偶尔错过了垃圾投放时间,也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小区以外的其他公共垃圾桶,没看到过有人随意丢在小区公园的。
除了小营民居,小营巷社区还试行另外一种“垃圾不落地”的方法——站台式投放垃圾。
也就是说,这个区域内也不设公用垃圾桶,环卫工人在早晚两个时间段(早晚各两小时,7:00—9:00,18:00—20:00)骑着一辆小三轮环卫车,边骑车边摇铃,居民听到铃声就知道垃圾车来了。
目前,这种“复古”的收垃圾方式,在小营巷、小营公园、方谷园、银枪班巷四个区域试行。这四块区域从地图上看,像个正方形,每到时间,环卫工人沿着方块的外围绕两圈,基本上就能收完四地的垃圾了。因为每天早晚都收,小营巷在夏天也闻不到垃圾的异味。
金凌说,从试行效果看,目前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习惯还比较好培养,但垃圾分类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有点难,分得好不好全看居民的自觉性。目前,试点“垃圾不落地”的小区,垃圾分类正确率保持在70%以上。
不少读者说
台北“垃圾不落地”做得很不错
“垃圾不落地”做得不错的地方,不少读者推荐台北。
读者郁先生常去台湾,他觉得在台北市和新北市(大台北)实行的“垃圾不落地”很不错。社区不设
垃圾桶,等到每天的下午和晚上,垃圾车会沿大街小巷来收垃圾和可利用资源。而且,市民的垃圾必须装在政府指定的专用垃圾袋里,垃圾袋可以在超市买到,政府把出售垃圾袋的收入专款专用,用于环境保护。
读者欧女士曾在台北住过5年。“小区内没有垃圾桶、垃圾房,只有一个垃圾投放点,每天只有傍晚的时间段才会有垃圾车开进小区。垃圾车沿途会播放很悦耳的音乐声通知居民,小区居民听到音乐就会拎着分类好的垃圾袋出门,聚集在投放点等待垃圾车。大家拎着垃圾,可以聊聊天、交流一下。
“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很严格,玻璃瓶、塑料瓶、纸类、厨房垃圾都要细分出来。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检查居民垃圾分类是否正确,分得不对的垃圾袋是不收的。
“为了实现垃圾减量,居民在给垃圾分类的时候还会做一些额外工作,比如在家里喝过的牛奶盒,一般都会用水冲一下然后把盒子拆开、捏成纸,再投到纸质垃圾箱里。大家做这些都很习惯、自觉。”
垃圾问题,不仅是杭州和国内其他城市的问题,也是国外不少城市面临的大课题。除了看身边、看国内城市的好做法,我们也有必要了解国外一些城市在处理垃圾方面有哪些完善的机制及经验办法。
如今,在海外定居、探亲、留学的杭州市民很多,出去旅游过的人也不少,快报今起发起有奖征文:你在国外或者国内其他城市,是怎么和垃圾打交道的?你觉得哪些经验和做法可以在杭州推广?(都市快报)
- 面对高空抛物乱扔垃圾 环卫工写《建议书》求支持
- 牛桥溪排污奶牛场开始整改 金华环保部门将定时巡查
- 电梯故障异物卡门占两成 坐电梯请不要乱扔垃圾!
- 三更半夜有人往楼下扔垃圾 小区多辆车“中彩”
- 给孙子做个好榜样 婆婆不再乱扔垃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