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曾几何时,摆渡人咿咿呀呀摇着桨在河道上穿行,是江南水乡一道别样的风景。然而,随着水路的变迁、桥梁的兴建,昔日不少渡口如今已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近日,市港航部门明确了一批近期渡口撤渡建路(桥)以及改造项目,包括12处渡口更新改造,4处渡口撤渡建路(桥)。
据了解,温州地区渡口、渡船数量一直以来位列全省首位,在2007年渡口整治工作开展之前,全市统计有320处渡口。经过近年来的整治与改造提升,至去年底,全市渡口数合计为84处,其中正常71处,停渡待撤13处。这些渡口遍布我市除瓯海之外的10个县(市、区),其中鹿城渡口数量最多有15处。
“撤掉的渡口大多是乡镇里的渡口。”据市港航局运政处处长吴祖锋介绍,这些渡口由于建设年限过久,或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上渡口沿线造路建桥,或者村民对渡口的依赖性已不大,渡口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退出历史舞台也成为趋势。
吴祖峰表示,为了保障百姓安全、便捷出行,港航部门对渡口的管理不断加强。去年以来,市港航局组织开展了全市渡口普查工作,全面摸清了全市渡口现状及存在的安全隐患,明确了一批近期渡口撤渡建路(桥)以及改造项目。根据计划,今年有4处渡口列入撤渡建路(桥)项目,这四处渡口均在泰顺,除了石章坑渡口、园桥渡口两处撤渡建路外,石竹舟、白鹤渡则是撤渡建路。
对于还能继续使用的渡口,吴祖峰表示将努力完善其安全保障条件和硬件设施,使“水上康庄”工程得以继续进行。他说,今年我市将有12处渡口进行更新改造,这些渡口涉及文成县、泰顺县、洞头县、瑞安市、龙湾区,工程总造价达到1070.8万元。
春波起南浦渡尽路更宽
昨天,林先生从杭州回到自己位于泰顺县黄桥北山村的老家,坐高铁、乘大巴之后,他来到了这趟旅程中最后一个中转站,一种古老的地标——渡口。
“要回老家有两条路,一是从县城坐车到水电站大坝下车,背着东西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或者坐车到园桥村,到园桥渡口坐渡船回家。”林先生和老伴提着两大袋行李,从园桥村下车,跨过由几百块石条拼成的台阶,穿过150岁古树织成的树门,湖边就是园桥渡口。渡口的艄公苏方喜正撑着长篙等候他们,他们的家,在对岸。
园桥渡很小,一条石板台阶,配以钢制的扶手,加上几条小船。苏方喜是园桥渡的艄公,像这样的船渡,他一天要划十几次。“坐船的都是山对面几个村的村民,来一群人我划,来一个人我也划。”不到5分钟,苏方喜就撑着长篙,把林氏夫妇送到对岸。苏方喜划船不收村民的钱,工资由县里补贴。不过外来游客坐渡船,能否适当收点费用,这个事,他打算跟镇里的干部聊聊。但现在看来,这个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艄公生涯,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园桥渡是今年我市撤渡建路项目之一,新公路将横跨三插溪电站水库,目前,这条10公里的新路已经建设过半,新路还连接起了对岸的几个村子,以后车子能直接开到村门口。道路建成之后,老渡口也将退出人们的生活。
其实,园桥渡口并不是一个“老”渡口,至今它的“年龄”也只有16岁。林先生回忆,16年前库区蓄水,原本连接各个山间村子的小路,最终被掩映在碧波之下。路没了,就建起渡口。
渡口似乎是美丽的,陆游就曾有“瑞草桥边水乱流,青衣渡口山如画”的感慨。但在现实生活中,渡口却有着不便的另一面。园桥渡口的岸边,堆放着一担担新鲜的竹笋,这是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由于运力不足,春笋往往不能被及时运出深山,留在山上长成竹子,也依旧运不出去。
“尤其是小孩子上学不方便,要搬点大物件也不方便,夜里有什么事,就更不方便了。”林先生很期待新路的建成,“总盼着路能早点修好,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方便很多。”
据了解,包括园桥渡在内,今年全市4处列入撤渡建路(桥)项目都在泰顺。泰顺县港航局局长徐连跃告诉记者,这些项目大多分布在库区,汛期的大水常常冲走施工的材料,桥墩都打不住,建设难度很大。他们只能赶在枯水期加快进度,力争早日为居民建好路、搭起桥。
撤渡建路、建桥之后,库区的渡口将慢慢远去,而山里居民的出行也将翻开新的一页:汽车运出大山的馈赠,带来远方的游客。对于未来,艄公苏方喜还没想好做什么,但能确定的是,在通桥通路之后,便捷的出行,将带给他更多的选择。
- 400件冬衣抵达丽水 遂昌渡口村收到第一份新年礼物
- 铁路涵洞口成“渡口” 三轮车夫做起“摆渡”生意
- 前沙渡口江面漂起女尸 为9天前瓯江路坠江少女
- 小渡口大春运 普陀小干岛干部护送万余民工渡海
- 临海石村渡口老渡工坚守岗位50载 曾救过20条生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