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8日讯 住2楼的她,照顾5楼的盲人大伯15年,好多邻居都以为他们是亲生父女。
本报和上城区合办的“邻里价值观·邻里堂会”袖珍人皮影戏第三场,在紫阳街道上羊市街居委会开场。皮影戏演出费一场2000元,北落马营社区的盲人大伯俞渭泉自掏腰包,为“好女儿”陆雪梅冠名。
陆雪梅不仅是俞大伯的好邻居,也是全社区居民的好邻居,她就好比是北落马营社区的“三替公司”,不夸张地说,几百个邻居的手机里都翻得出她的手机号。
“我是你的眼”
15年如一日,帮盲人大伯看世界
皮影戏开场,俞大伯和陆雪梅坐在第一排正中的位置。“呶,现在是武松打虎,演一只老虎,皮影戏演员两只手要拿牢5根木头棒子,跳跃腾挪,很难的。”俞大伯欣赏皮影戏,只能用耳朵听,皮影戏演了1小时,陆雪梅就轻声在他耳朵边上,解说了60分钟。
“眼睛看不见没有东西能替代了。”俞大伯说,“不过我很幸运,有个好邻居。小陆就是我的眼睛。”俞大伯今年75岁,先天性视力一级,几乎看不见。1999年,俞大伯和老伴搬进了北落马营新村,住在5楼。平日里,俞大伯的起居通常是老伴在照顾。
当时陆雪梅40多岁,轮胎检修员,从一开始就特别照应老两口。2005年,俞大妈病重,每周都要去医院做血透。那年夏天的一个下午,雨特别大,俞大伯和老伴想要打车去医院。但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拦到一辆车。下班回来的陆雪梅大老远就认出了站在社区门口的俞大伯夫妇俩,赶忙让俞大伯回家歇着,自己叫了车,带着身体虚弱的俞大妈上了医院。
直到现在,俞大伯提起这件事时,还是感慨万千。
隔着“一碗汤的距离”
她就像好女儿,事无巨细照顾起居
2007年俞大妈走了,陆雪梅更加关心俞大伯。每个月,陆雪梅都会带俞大伯去理一次发。
时不时地,俞大伯家就会响起咚咚的敲门声,那是陆雪梅端菜来了。碗里装着的,是刚做好的家常菜,通常是腊笋炒肉、仔排烧肉之类。
天气好,陆雪梅还常带着俞大伯出去散散步,在附近的小区公园,一溜达就是一两个小时。有些不明就里的邻居们还以为他们是亲父女。有时,陆雪梅自己一个人去公园,会有人问她:“今天你爸没有一起出来啊?”她笑着点点头。
俞大伯也打心里把陆雪梅看成女儿。他的两个女儿住得远,没办法天天来看他。而陆雪梅家和俞大伯家之间,恰好只隔着“一碗汤的距离”(意思是住得很近,哪怕下雪天端一碗汤过去,都不会凉掉)。“说起来,真的是比亲女儿还要亲啊。”俞大伯叹道。
问陆雪梅为什么既不怕辛苦、也不担心“老人跌倒、惹了麻烦”,照顾俞大伯15年?“想那么多?那啥事儿都干不了了。”陆雪梅惊讶地回答,摆摆手微笑,“我也没做什么事情。小时候,我隔壁邻居就都对我们家人挺好。邻居拉拉家常、互相照看一把,这太平常了。”
几百户人家,都存了陆雪梅的电话
她是北落马营的“三替公司”
陆雪梅不光对俞大伯一个人好,她对所有邻居都好。北落马营社区几百户人家,几乎每个人都存了陆雪梅的电话。生活中遇到什么麻烦事儿,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陆雪梅帮忙。
隔壁邻居家水龙头坏了,会找陆雪梅,她马上联系修理师傅;哪户人家孩子放学没人接,也会找陆雪梅。
邻居陈大妈说,陆雪梅不但肯帮忙,而且每次都不承认是帮忙,而是说“我正想出门呢”、“我家水管也有问题,正好一起叫师傅”……
在紫阳街道太庙广场一条10米长的“邻里墙”上,陆雪梅和邻里们互帮互助的事迹将被展示出来。这种邻里互助、邻里互信的热络氛围在整个北落马营新村里流淌,“邻里价值”也是紫阳街道的金字招牌。
“我们在新中国第一居委会举办邻里堂会有着特殊的意义,一方面是地处杭州市中心,周围的太庙社区、十五奎巷社区等老墙门、老街坊很多;另一方面,上羊市街居委会里有我们街道邻里守望、邻里互助,彰显睦邻紫阳的邻里值班室。街道还陆续推出了‘邻里关爱驿站’、‘邻里服务中心’、红色家园‘邻里卡’、‘邻里消安办’、‘邻里食安办’、‘邻里自改办’七大睦邻平台,无论是高楼里的新邻居还是老墙门的老邻居,都能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关爱。正是因为有了像陆雪梅这样的好邻居,这里的邻里关系才这么和睦。”紫阳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一青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