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5月12日,立夏以来首场暴雨瓢泼而下。在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泰岳村,巡查员朱桂荣将“一天一巡”增至“一天两巡”,沿土路步行20分钟,来到海拔约500米的岭路畈山塘。在历年的汛期里,这座建成40多年的粗粝山塘,易暴发山洪,威胁山下多个村庄、数千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朱桂荣双腿蹬石,从坝脚攀到坡度45°的坝顶,在确认溢洪道、输水涵洞、启闭机等每一个巡查点安全无虞后,他掏出手机,滑动触屏,点击进入一个客户端,并在山塘不同部位的图标上点下“无危险”的选项。瞬间,这条信息就传送到50公里外的上虞区水利工程管理所。在该所副所长陈国灿的电脑上,已经显示出朱桂荣当天的巡查路线图。
在上虞区半山区、山区的村居屋顶,大多山塘建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技术和资金限制,当时10万方以下山塘几无设计标准,全凭人工挑抬填筑而成。目前,这些工程不同程度出现了坝体渗漏、边坡坍塌等险情。上虞共有万方以上山塘201座,除险加固的任务繁重。在此期间,“屋顶山塘”巡查人员多由所在村村民或村支书兼任,他们是否按时到岗,是否巡查到位,水利部门很难掌握。
上虞区委托省水科院开发,启动了“水库(山塘)综合管理平台项目”,给126座山塘巡查人员配备了安装有平台终端的智能手机。巡查员可通过终端对山塘隐患进行拍照、录音,并实时传送至水库(山塘)综合管理平台。水利局和乡镇政府可通过电脑或手机终端,实时查看山塘的巡查、养护、出险等情况。该平台还能在防汛期间,向部分巡查人员的终端定向发送信息,指导开展防汛检查工作。
今年起,上虞区将为5万方以上山塘、1万方以上“屋顶山塘”建设水情雨情遥感系统,将水文自动监测站实时绑定上述水库(山塘)综合管理平台,做到随时随地发现、上报、分析、处置险情,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伏山洪“猛兽”,做到“保供水”和“防洪水”、“排涝水”各不耽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