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橘园里种的油菜开始收获。记者包敦远摄
浙江在线6月02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俞佳友 包敦远 区委报道组 姚宏东 张洋)在几个月前的衢州柯城区沟溪乡后坞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干了30多年村支书的许汉清表态:“我已经老了,也该把担子交给更具创造力的年轻人了。”
话虽这么说,许汉清却从未停止过富民的脚步,有他学习“三农”相关政策的笔记为证,有他东奔西走找外商的经历为证,有他下至田间地头搞创新的脚印为证。许汉清站在山头眺望水库和梯田,情不自禁地说:“不管是衢州、杭州还是北美洲的老板,也不管你是兼并、重组还是调整结构的方式,只要在合法的框架下让村民有钱赚,我们就会不遗余力支持。”
黄桃“黄了”
许汉清说,2006年那会,不止橘树被冻死,幸存的橘树产量也大幅下降,比高峰期减掉了一大半。
他比谁都清楚,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必须要调整结构,要不然将被吊死在这个橘子树上。至于具体怎么调整,许汉清和村两委委员都没有想出什么好点子,只能带领村里仅剩的老人们尽可能地守护着橘树。
2008年,沟溪乡提出了产业调整,让各个村理一理思路,看发展什么产业更靠谱。
不久,乡里组织了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座谈会,其中一家实业公司说是做罐头的,提出让村里种黄桃、枇杷等农产品,公司再回收。
后来乡里派人带队去谈项目。谈下来的结果是实业公司提供桃苗和技术,等桃子有收成了,实业公司回收,将来还计划在村里建立黄桃基地。
这事谈妥之后,大家都很满意,随后一种就是300亩黄桃。
但到第二年开春时,细心的许汉清发现桃花不太对劲,不过他并没有声张,而是继续看形势。等桃子成熟的季节,才发现这完全不是黄桃。
全村人都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当时就去找这家公司,负责人说可能是桃苗搞错了,等第二年重新嫁接。
可是,等到了嫁接时再找这家公司,负责人一会说在外地出差,一会说工作忙,推来推去就是不见人。
后坞村种黄桃的事算是彻底“黄了”,但许汉清张罗调整产业结构的事没停歇。
“贵人”来了
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村“两委”干部开始分头找项目。
他们四处奔走,还专门到了安吉、衢州的九华乡等地参观学习,最后觉得雷竹还不错。
雷竹不仅是一种优良笋用竹种,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
许汉清带着我们来到一片竹林说,种竹子省事,从其他地方种植的效果看还不错。所以,村里就尝试着买来600株在山坡地种了下去。
但因为种植的面积小、产量低,形成不了气候。许汉清说:“这次尝试不算失败也不能算成功,就当给村民丰富了菜篮子。”
单单丰富菜篮子肯定不是目的,许汉清希望能引来优质的大项目,如利用环境优美的优势搞乡村游;利用距离市区近的优势搞农家乐;利用大量的土地资源搞新型农业等,但这些项目都必须有人投资。
刚过去的5月,浙江省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省、市、区三级党代表,尤其是农业、林业、宣传等相关单位的党代表到基层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代表们了解到后坞村的情况后纷纷出谋划策:有人说后坞村的地形地貌比较独特,非常有节奏感,可以大面积种植薰衣草,作为旅游景点,同时带动农家乐;也有人提议种植红枫,因为红枫的红叶期更长,树木还可以卖钱,比薰衣草更有优势。
省党代表、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汪奎宏指着不远处的杭金衢高速公路说,后坞村交通十分便利,是一个培育苗木的好地方,或许种植苗木等更靠谱一些。
许汉清接过话茬,套用了一句时髦的口头禅:“重组我,假使你兴奋。”
- 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 绍兴立志建设现代水城
- 杭州拱墅区以拆促改推进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
- 创建技术中心、与浙大合作 绍兴酒里的产业转型乾坤
- 破解水乡发展之困 绍兴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 德清"九法"促河水清空气净 浙江治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