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5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胡丹 通讯员 包小娇 周铎)“青翠飞过青又青哎,白鸽飞过打铜铃哦……”走进乐清市雁荡镇松垟村文化礼堂时,一群老伯老太正在舞台上欢快地唱着乐清名歌《对鸟》,那精气十足的样子,让人很难相信他们是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老人。
和松垟村文化礼堂一样,眼下,温州各地众多各具特色的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里最热闹的地方。记者了解到,今年新建的文化礼堂将更加注重利用现有的闲置、空余场地,例如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闲置校舍以及大会堂等,不仅提高了场地的利用率,还有利于借助原有的平台,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苍南县委县政府就将一座座宗祠改造为文化礼堂,让昔日逢年过节才热闹的祠堂,如今变成了“天天开门”的休闲乐园。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礼堂的建设之中,在不知不觉中为文化礼堂凝聚了不少“人气”。在松垟村的乡村记忆馆,记者遇到了88岁老太周纪寿。她正拄着拐杖,指着橱窗里一件旧式衣衫,给一旁的孙子讲述她自己的故事。“这是我70多年前结婚当天穿的衣服,我一直珍藏至今。”周老太兴奋地说,馆藏的很多东西,都是村里人自家捐出来的“传家宝”,“现在大家都喜欢来这里转转,讲讲各自的老故事。”
在品质提升上,温州各地文化礼堂的建设过程中,都充分结合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融入百姓的实际需求。瑞安市湖岭镇溪坦村的文化礼堂做起了马岩山石刻、南少林定毅拳等展示;乐清清江镇鲤鱼山村,村民捐赠了花鼓桶、筘、年糕印等87件“老古董”;温州瓯海区丽岙街道杨宅村则结合新时代的特点重新演绎“侨乡文化”。
为了让节目更接“地气”、今年温州还建立起文化大使联系制度。全市300多位“文化大使”,不仅对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经济文化了如指掌,而且能用“唱村歌、跳排舞、办村晚”等乡土文艺形式,将乡土文化送进乡亲们的心田。
- “温州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在拜城成立
- 【温州】“援疆医疗队人才工作室”在拜城成立
- 温州8旬老人连遭5次拒载 司机称路不平怕老人出意外
- 温州六旬夫妇花费236万元 “富游”地球80天
- 温州高三女生高考前收到“中奖”短信 被骗6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