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营巷社区的站台式垃圾投放模式,居民正在投放垃圾。金凌摄
浙江在线06月11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马悦 通讯员 陈惠琴 徐溶)位于杭州城区清吟街南侧的小营民居,有着和其他小区的不同之处——没有市民常见的黄色、绿色垃圾桶。2011年,该小区所在的小营巷社区率先成为杭州“垃圾不落地”的试点。3600多户居民每天有两个固定的倒垃圾时间,分别是6∶00至8∶30,18∶30至20∶30。推行垃圾分类的“升级版”,3年过去了,这里的垃圾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不落地?垃圾分类是不是更到位?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掐点投放 垃圾直运
18时15分,社区保洁员周以家拖着垃圾桶进入小区。中庭旁,红、黄、蓝、绿4只垃圾桶一字排开。居民们陆续拎着垃圾走出家门。住在1幢的楼宝珍左手拽着绿色的厨房垃圾袋,右手拎着袋生活垃圾,手指上还勾着只啤酒瓶,朝垃圾桶慢步走去。
很快,垃圾桶就被填满一半。作为垃圾分类指导员,周以家拿起火钳,把少数被分错类的垃圾进行“归位”,还对居民进行现场指导。
在小营民居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同时段,小营巷周围进行着“站台式垃圾投放”,小营巷、小营公园、方谷园、银枪班巷组成的方形区域,4个点,每个点停留15分钟,保洁员周建中每天早晚各走两圈。记者看到,伴着铃铛声,不到3分钟,就有8位居民过来扔垃圾。
每天早、晚8时30分,“清洁直运”垃圾车都会开到小区门口,这样一来,垃圾真正做到了不落地、不暴露,从居民家中直接运送到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
形成习惯 居民受益
小区内没有垃圾桶是否会给居民带来不便?在试行“垃圾不落地”前,小营巷社区上门对每户居民都做了民意调查,支持率达到85%以上。然而,要让居民改变一直以来的扔垃圾习惯,确实需要个过程。楼宝珍说:“以前都是下楼时顺便把垃圾带下来,想什么时候扔就什么时候扔,现在就得要掐着点,不然垃圾就要放在家里过夜了。”
不过小区环境显著变好了。“以往一到夏天,楼下的垃圾桶就臭气熏天,住在三楼都不敢开窗。”楼宝珍说,“现在,小区干净漂亮,晚饭后丢了垃圾在花园里逛逛,很惬意。”
周建中告诉记者,大家都习惯了他的铃铛声,要是出现到了时间点、垃圾车还没来的情况,也都会自觉地拎着垃圾等待。居民们也都意识到,“举手之劳,受益的是我们自己。”
积分互动 促进分类
小营巷社区还专门制作了“垃圾不落地积分卡”,居民只要定时投放垃圾,保洁员就在卡上盖章。每月集满25个章,便可到社区换领诸如肥皂、洗衣粉等小礼品。
这一奖励制度受到了居民尤其是一些老人的欢迎。居民老邵说:“我们受到鼓励,从原来的垃圾分类分不清、分不准,逐渐分得细致起来。”
“垃圾不落地”模式试行3年来,居民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小营巷社区卫生委员金凌说,如今,要是居民错过了垃圾投放时间,也会自觉把垃圾丢到小区以外的公共垃圾桶。目前,社区垃圾的分类率保持在80%以上,实现了垃圾减量。
当然,垃圾没有分准确就被清运走的情况也是存在的。金凌说,虽然有保洁员的劝导和督促,但最终还是需要居民普遍培养起自觉自律的习惯,而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体系的健全,也需要社会各界予以更多关注和破题。
- 杭州一女子被垃圾直运车撞倒身亡 消防借调大型吊车参与救援
- 杭州垃圾直运车闹市区撞到一女子 女子不幸身亡
- 杭州垃圾直运车闹市区撞到一女子 女子不幸身亡
- 杭州上城区小营巷社区——打造百姓乐居地
- 粘不住药不死?小营巷一只精灵鼠跟主人斗智斗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