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8日讯 ( 钱江晚报记者 黄娜 ) 嘉善县魏塘街道网埭港村看上去很穷——已经用了三十多年的村办公用房是危房;办公室里没一套齐全的桌椅。
但网埭港村其实又不穷——各家各户不是种大棚,就是搞养殖,养猪养鸭,手头其实都挺宽裕。
基层组织涣散,没战斗力,这是典型的“民富村穷”病,得治。于是,姚高员选中了网埭港村作为自己的“结对”对象。
姚高员是嘉善县委书记,他要给网埭港村开方治病。
全村600多户人家只有两个公用垃圾桶
县委书记挂帅下村,强村先强干部
正如五个手指不一样长,每个地方,都有强村弱村。
最开始的时候,姚高员让县里排摸出7个实力最弱,能力最差的村子和社区。然后,他挑了情况最不好的网埭港村“结对”:“一则我想解剖这只麻雀,看看基层组织建设中的难题怎么破解,二则这个村都搞好了,嘉善其他村还有什么理由搞不好?”
光看情况汇报,网埭港村已经很差了,可真的去走过看过问过,姚高员发现实际的情况比汇报中的还要差,隔壁村的村道上走几步路就有个公共垃圾桶,可网埭港村600多户人家总共只有两个垃圾桶。“去了之后,心情真的很不好。”
本想找来村干部问问,没料到村干部先开始吐苦水,“村里,大家都是各家各户自己干,村民富裕了,但村集体没什么钱,为老百姓做不了什么事,百姓眼里自然也没有干部。”
恶性循环,越穷越弱,越弱越穷。从村里回去的路上,姚高员就开始想,这个死结怎么解开,最终,下了决心:要想强村,先强干部先强人。
没过多久,姚高员挂帅,从县级部门里抽了10个干部,乡镇里又抽了20个干部,组建了下村的30人精锐队伍。
人有了,突破口在哪里?三改一拆,五水共治!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作突破
20天里,县委书记往村里跑了4趟
网埭港村搞养殖的村民很多,大家戏称这个村的经济由“三个棚”组成:蔬菜大棚、猪棚、鸭棚。
全村600多户农户,有150多户养猪,光是养猪大户就有55家,猪棚面积接近6万平方米。养猪污染大,臭了空气脏了水。而且,这么多猪,猪粪直排进河,水质可想而知。
按理说,全省各地都在搞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网埭港村更应该轰轰烈烈,可这个村子却成了“落后生”,基本都只是走走过场。
但现在,一切都得改变过来。姚高员提前和干部们打了招呼,“拆猪棚必须得靠苦口婆心。”他自己也时不时到村里来,最频繁的一段日子,短短20天里就来了4趟。
看到县委书记这么操心,干部们也更加花了心思。
村里有个养猪大户违章搭建猪舍,有位干部连续去了4天,就想找到养猪大户谈一谈,但养猪大户都避而不见。到了第五天,大户索性直接打电话给这个干部,说“今天我不回家了。”言下之意,自然是今天晚上你别来了。可这个干部还是照样去了。人心都是肉长的。最终,大家见了面,最终养猪大户被说服了……
强村带动弱村,把经济搞上去
摘掉“穷村”、“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不到一个月,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情愿到配合,3.3万平方米猪棚拆掉了,出乎所有人意料。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臭气消散了,河水干净了。村里还配好了垃圾桶,建起了保洁队伍。
环境一变,村民看到了干部们实实在在地在做事,评价自然也好起来。干部们说起话来,自然听的人也多了起来。
现在,放在姚高员面前的还有两件事,一是拆猪棚后村民的转产转业,二是村经济如何搞上去。
姚高员和村干部们商量,对于第一件事,拆转并举,减养不减收。50岁以下的,介绍就业岗位;50岁以上的,可以种植蔬菜、草莓等具当地特色又有技术经验的农业项目,钱包鼓起来才最重要。
第二件事,姚高员想了个“强村带弱村”的办法,促成了两个经济强村和网埭港村结对,目前已经合作了两个项目,可以增加经济收入,也能实现一定的自我“造血”功能。
“现在,说网埭港头上的‘穷村’,‘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能摘了,但进步的空间还很大。”姚高员感慨,“我们再一起努努力,过一段时间,也许一年两年,也许三年五年,变一个‘强村’出来。”
- 速战速决灭黑臭 打赢治水攻坚战
- 保持治水攻坚之势 务求群众满意之效
- 河床“种”细菌、声呐抓偷排 治水科技显身手
- 30天拆除40座码头 德清三合乡细算环保账
- 浦江治水倒逼企业转型 告别牛奶河 发展电商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