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在义乌实施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如今第一个三年计划已完成,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始启动。今天,义乌人正整装上阵,改革又出发……
从一个内陆小县到现在的国际贸易商城,义乌发展的每一步都与改革相连。然而,30多年的破难攻坚,也把义乌一步步推向了改革的“深水区”,这里有险滩,有暗涌,有传统体制机制的障碍,也有人们自我设置的禁区,利益交错,矛盾凸显,新的改革可谓“步步惊心”。但义乌人始终瞄准世界“购物天堂”的目标不动摇,正以一往无前的改革勇气,探索一条接轨世界的贸易便利化通道。
浙江中部的这只“金丝雀”,正在挣破束缚,欲作“冲天”之举。
从我改起
破除自我设置的樊篱
5月19日上午7时,陈君锋已赶到义乌港仓库。
义乌港是一座国际陆港,也是义乌通往世界的一个重要接点,陈君锋所在的义乌市超日进出口公司每年有近6000个集装箱的小商品,通过这个港口出口到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朗等中东和西亚国家。这天,他们就有20个集装箱的玩具要出口到阿塞拜疆。“现在,在义乌做外贸已经相当便利了”,作为公司的商检部经理,陈君锋对出口程序已烂熟于胸。
原先,在义乌做小商品出口并不是一件太方便的事。义乌市场拥有26个大类、180万种商品,以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玩具等日用工业品为主,涉及2000多个税则号。去年,从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达到78.2万个标箱,按工作日计算,每天需检验通关商品多达3100多个标箱。
“来义乌市场采购商品的,多为个体工商户、国外的小商小贩,还有部分外企的常驻代表机构,多品种、小批量、低货值。”陈君锋说,为降低出口成本,常常多个采购商共用一个集装箱,或是多种商品混组一个集装箱出口,一个集装箱内通常有几种、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销售商、不同采购商的商品。
传统外贸监管方式,是所有出口商品——每个种类都需要按一定比例抽检、验货,“传统的贸易监管体制,适用于大批量、单一品种的进出口,对义乌这种大进大出的市场采购贸易,根本管不过来。”义乌市检验检疫局综合处处长龚逸能说,为适应贸易方式的改革创新,他们只有从自身做起,冲破那些不适应的旧的规章制度和自我设置的樊篱,按照安全、便利、责任可溯原则,探索新的国际贸易监管方式。
根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目前义乌市场上80%左右的小额小批量、低风险的商品,可窗口审单、直接放行。小额小批量的定义是:数量在40标箱以下、单品重量在50公斤以下、单批货值在1000美元以下,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只要如实申报,不需要提供检测凭证,直接通关。
根据这一标准,超日公司这次出口阿塞拜疆的20箱玩具,就属于小额小批量商品。
在仓库管理员验货后,陈君锋将商品录入市场采购出口商品监督管理系统,不到3分钟,全部录入完成。随后,他又到检验检疫局报检,不到半个小时,手续办完,集装箱直接出关。“在改革以前,走完这个流程需要5至7天时间。”陈君锋感慨地说。
从实际出发,从自我改起,这是义乌推进国际贸易改革的内生动力。正是这种改革激情,义乌推开了一扇扇似乎难以开启的“罗生门”,国税、海关、外汇管理等这些机构和部门,都从自身职能出发,投身国际贸易改革的实践,有的从我做起,坚决破除利益樊篱;有的积极向上争取,主动拆除体制机制障碍。
海关是商品进出口的门户,过去因为通关手续繁琐,出口商品经常滞留在国门。现在义乌约有60%的出口报关单进入“高速通道”,无纸化通关率达到98%,实现报关、审单、转关和放行全程无纸化,义乌海关与宁波海关的转关实现无缝对接,实行24小时全天候通关作业,通关单证作业正式进入“秒时代”。同时,每批次货值报关限额也由原先的5万美元提高到15万美元,需要报关的批次因此大为减少,实现再次提速。
以前,外国的自然人、企业代表机构和国内个体经营户都没有外贸出口资格。现在,义乌允许外商可以用投资合伙企业的名义成为合法经营主体,市场经营户则可注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公司,供应链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秘书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等新兴市场主体也不断涌现,全市累计涉外经营主体达5224家,比试点初增长近50%,其中外商投资合伙企业2032家,占全国80%以上……
出口通道的顺畅和外贸主体的扩大,使义乌的外贸出口如虎添翼。去年义乌外贸在2012年增长150%的基础上,再增长一倍多,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38%。
八方突围
让内陆小城对接世界
今年4月10日,首届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世界电商大会在义乌举行。当天上午,澳大利亚易镭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晓镭,代表公司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官方网站“义乌购”,签订了“海外合作计划”。义乌小商品市场7万个商铺的商品信息,将在澳大利亚当地的二级域名网站上同步更新。
“买家下单后,由我们来负责质检、商检、通关、物流等。”常晓镭认为,这种模式真正实现了义乌7万家商铺线上线下的无缝对接,“今后,国外买家完全不用跑到义乌来选货,可以在网上直接完成采购。”
“海外合作计划”的顺利推进,基于义乌绝佳的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近年来,义乌投资80亿元,规划建设占地660亩的国际电子商务城,并与阿里巴巴、敦煌网、亿赞普等国内外著名网络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打造全球网货中心、跨境电子商务仓储运营中心等一批重大电子商务项目。目前,义乌区域网商在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账户总数超过21万个。
电子商务的崛起,带动了义乌快递物流的异军突起。目前,义乌国内快递日均出货60万票,跨境快递日均25万票,总量分别居全国各大城市第6位和第4位。今年3月,从义乌发往全国的小件,因为发货量达到一定票数,0.3公斤的全国统包价每件降至4元,甚至到过3元多,快递物流的费用因此大大低于其他城市。
快递物流的疏通,只是义乌打造现代物流高地的一个方面。要成为真正的现代物流高地,陆港、空港、铁路口岸等线下物流,是义乌市通向世界的主要接点。
去年5月1日召开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9届年会,以决议形式正式通过《政府间陆港协定》,义乌作为华东地区唯一、我国首批陆港城市被列入国际陆港城市。
陆港,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口岸,而是内陆地区具有港口服务功能的现代物流中心。
义乌是个内陆县城,不靠海、不临江、不沿边,没有通江达海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为弥补“地利”上的这一缺陷,义乌市四面出击、八方突围,打开了一个个地理和观念上与世界接轨的通道。其中,陆港对义乌来说意义特别重大——她意味着义乌贸易能否改变长期以来依赖江海港口的被动局面,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线路,真正成为综合功能完备的“始发港”和“目的港”。
去年,义乌耗时4个月编制《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规划》,在43.6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块内,建设义乌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全力打造物流快速反应、干线运输等4大物流核心组团,涵盖国内物流、国际物流、快递物流、电商仓储、物流企业集聚等十大功能区块。
眼下,总投资30亿元的义乌港已经全面投入运行。其中,可满足50余万标箱作业的一期项目已于2011年10月投运;二期海关查验场地也于去年11月投入运行,进出场卡车牌照、集装箱号均已实现电脑自动识别,卡车通卡时间由原来的2分钟缩短至10秒钟,整体物流效率提高了近10倍。
义乌还与宁波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集装箱运输车辆、订舱平台、信息平台、甩挂运输、海铁连运、通关模式等方面延伸港口功能,以期实现国际陆港与沿海港口的无缝对接。
往东是联通大洋的港口,往西则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近年来,义乌顺利打通了直达中亚五国的国际集装箱专列通道,通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物流通道逐步建立。
截至今年3月15日,经义乌海关报关,通过“义新欧”发送的出口货物达到1038标箱,总货值1731万美元。这条贸易线路的开通,不仅丰富了义乌商品的进出口渠道,更实现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与国际铁路运输的结合,为义乌接轨世界又增加了一个重要接点。
经过义乌人的不懈努力,目前义乌航空口岸的开放也被列入国家“十二五”口岸发展规划,新增城市航线8条,航空旅客年吞吐量达116万人次……可以想象,不久的将来,一个陆、海、空、铁立体勾连,实体市场、网络市场全面开放新商城,正在从浙中走向世界。
自废权杖
政府变身“全职保姆”
其实,任何空间的突破和距离的缩短,都远远不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是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一次重大突围。随着一系列国际接点的打通,为义乌人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想空间和思维空间,他们开始用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寻找自己的坐标,他们确认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像纽约、巴黎、迪拜那样的世界级“购物天堂”。
贸易便利化是世界潮流。一个国际化商城,首先得有一个适应国际惯例的接口。义乌人很快发现,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方式是“最不匹配”的。
早在2008年,义乌曾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18种典型发展模式”,理由之一是“能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如今,新一轮改革全面展开,义乌政府部门又一次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从“管理者”变身“全职保姆”,在行政审批、规划布局、政策服务、简政放权等方面,给“采购天堂”提供最优质的政府资源和市场环境。
今年3月17日,义乌工商、质检、食药监三局合并,并加入原版权局、知识产权局和食安办的职责,成立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三局合并,不是三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要敲碎,再调匀,变成一个新的‘蛋’,原来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弊病,都要通过这次改革得以解决。”义乌市新任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朱建富说,合并以后,仅监管人员就将减少10%,监管效率肯定会有改观。
行政审批是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审批事项过多、门槛过高和手续过于繁复,政出多门、职能交叉等弊端日益突出,制度僵化、效率低下,严重削弱了市场活力。
为此,义乌市果断出手,自废权杖,首先在约束政府权力上开刀:开展行政审批职能归并,市行政服务中心集中了18个政府部门的93.8%的行政审批项目;持续清理审批项目,去年以来共取消、合并和停止实施审批事项276项;探索网上审批,实现185项审批项目上网办理;有全省率先推行工商商事登记制度、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前置审批、外贸主体快速审批三项改革试点。
在约束、简化政府权力的同时,加快政府的国际化服务功能建设:设立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局义乌分局、杭州海关缉私局义乌分局;落户全国县级市首个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办事处和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签证点;集中10个政府部门的116项涉外服务项目,设立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实现外商“一站式”全服务功能;成立全国唯一可为国外个人买家申报受信的贸易服务机构——国际贸易供应链服务公司,开展全国唯一的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
伴随政府职能改革和转变,政府的其他行政改革也渐次推开。
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和职能转变,极大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仅今年3月1日至4月14日,义乌新增市场主体就达1424家,同比增长76.2%。目前,在义乌注册一家内资公司最长不超过2天、外资公司最长不超过3天,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和绿色通道企业3小时办结。
小城大市
筑梦世界“购物天堂”
这几天,稠江街道下沿塘村主任吴功相一有空,就到街道里找新社区集聚办主任楼航平,询问安置的事情。下沿塘村多年未批建房指标,村民住房非常紧张。若在过去,下沿塘村将会被改造成一批“四层半”的房屋——楼上住人,楼下房间出租,用作厂房或者仓库。“四层半”,是义乌市区现代化高楼下最典型的民居房代表,站在义乌市中心高处,可以看到成片这样的建筑。
远看大义乌,近看“四层半”。这被看作“半截城市化”标志,戏言背后,是义乌深层的无奈。
“‘四层半’的大量存在,造成城市功能混乱,市民居住环境差、生活品质无法提高,城市形象也大受影响。”义乌市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韩深认为,只有改变这种现状,义乌的“国际化都市”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去年7月5日,义乌市出台《城乡新社区集聚建设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全面停止“四层半”这种过去遗留下来的旧村改造模式,实施城乡新社区高层集聚安置——旧村改造统一实行“多村集中联建”模式,采用高层公寓加产业用房、商业用房、商务楼宇、货币等多种形式进行安置。
距离下沿塘村不到2公里的四海大道旁,全新的“香溪印象”正在施工,预期明年就可交付。包括“香溪印象”在内,目前义乌市已经开工的新社区集聚项目共有7个,涉及281个村庄的改造。
“对义乌来说,新社区集聚,既能集约化利用有效的土地,又能提升城市品质。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村民改变传统观念,从农民尽快变成市民。”王韩深说,这些新社区建成以后,城乡之间的藩篱将被彻底破除,村民在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上,享受与市民同等待遇。
走出“半城市化”困境,只是义乌向国际化迈出的第一步。近距离看,其实义乌离世界“采购天堂”的梦想还有不小的距离。
“交通太糟糕!”这是不少外商对义乌的第一印象。拉开城市框架、根治拥堵现状,无论对于贸易本身,还是城市品质的提升,都成为必须。
义乌交通局局长朱国健在办公室摊开一张地图,全新的义乌城市框架已经清晰可见。杭金衢高速公路和甬金高速公路之间,疏港高速和疏港快速路分别将于今年9月和6月开建,届时这4条高速通道连网围圈的面积,比现在的市中心区要大2倍以上。图纸上,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03省道,横穿整个城区,“这条宽44米、双向6车道的快速路一旦打通,市区交通拥堵问题将得到极大纾解。”朱国健说。
房子和道路,其实折射的是人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规划中的居民集聚区和交通新蓝图可以看出,从“鸡毛换糖”走过来的义乌人,开始从狭隘、逼仄走向开放、大气。
城市的国际化,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配套,更重要的是与国际接轨的社会服务。
为外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即将搬入商城,客商出入境、企业出国流程审批,甚至外商在义乌的所有办理事项,都能在这里一站式搞定。
义乌还在探索建立涉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模式,一方面完善依法监管机制,推进社会组织信息化建设,同时开展省涉外社会组织管理试点,探索建立涉外非政府组织管理模式……
这一切,是义乌人观念突破的一个印证。在义乌市改革办主任施文臻看来,“义乌要发展,必须要以周边地区为支撑。这种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服务态度,正是改革带来的变化。”
眼界决定境界,有梦想才有未来。正如义乌市委书记李一飞所说:“一个人因有梦想,人生会变得美好而青春;一座城市如有梦想,也会焕发出希望和活力。”
世界“采购天堂”的梦想,正在让浙江中部的这座内陆小城躁动和嬗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