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口顺(左)已当了十几年禁毒帮教志愿者
郭口顺在坎门是个人物。过去和现在,一直都是。
60多年前,他是民兵队长,他的民兵营打过28次仗,杀敌153人,收缴各种枪支268挺,子弹数万发……
现在的他,投身于另一场战争——坎门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321名,目前戒断的已有187人。
当然,跟郭口顺一起干的还有624位老伙伴——说老伙伴,是因为这些人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
远离毒品快乐生活
今年1至5月,浙江全省共作出社区戒毒决定3761人次,社区康复1326人次,强制隔离戒毒3571人次。
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是社区戒毒(康复)重要的途径。
21岁青年之死
1987年8月,郭口顺离休后,做了一名社会帮教志愿者。那时候的社会帮教,多是帮教打架斗殴的青少年,跟禁毒沾边,是因为2000年前后的一件事。
今年89岁的郭口顺,对这事记忆犹新。
当时,有个21岁的吸毒者叫罗良,郭老知道他的故事时,小伙子已死在了宾馆里——因过度注射毒品暴毙。
罗良死之前,毒品掏空了他家20多万元的积蓄。
罗爸爸是个渔民,还是船长。中年丧子、家财散尽,没想屋漏偏逢连夜雨,船沉了,船上8个人虽然全救回来了,但惟一家当没了,罗家因此彻底败落。
禁毒帮教,被认作天下第一难事,当年据说全国仅1个人成功戒毒。但知道罗家的遭遇后,郭老依然打算试试,万一能拉回来一个呢?就等于保住了一个家庭。
吸毒重灾区
此后,郭老他们做禁毒帮教志愿者一直到现在。
玉环至今虽未通高速公路,但并不妨碍毒品流入这个海岛。坎门更是玉环毒品的重灾区——居住着全县40%以上的吸毒者。
吸毒者多,原因有几个。
坎门跟毒品入侵较早的乐清,隔海湾相望。
这里又是玉环最发达的渔区,渔民出海捕鱼,两地人少不了会有交流,“好的坏的,就都带过来了。”
坎门人有吸毒者,但少有人贩毒,因为他们不缺钱。后来,渔区少有人捕鱼,多了一大批汽摩配企业,也吸引了更多外来务工者。在警方抓获的吸毒者中,最小的才15岁——他们的毒品,多半来自那些嫌打工赚钱辛苦,转行贩毒来钱快的打工者。
帮教年轻人戒毒,正是郭老他们最难的事。
如玉的故事
为什么帮教戒毒最难?比如说如玉。从戒毒所出来后,这个20多岁的姑娘一直居无定所。
帮教戒毒第一步,自然先得找到人。打电话不接,跑去她家人又不在,问她家里人,得到一顿骂。
郭老的老伙伴,归纳起来是五老:离退休干部、老教师、老民兵、老渔民和老村居干部。他们虽然个个口才了得,但挨骂是常有的事。
毕竟吸毒不是啥光彩的事,家里人面上挂不住,而且他们也担心吸毒史会影响孩子以后找工作、结婚。
对戒毒者来说,身边没个人看着,时间长了,复吸可能性就越大。
如玉的事,郭老以为终于逮住了机会:奶奶过世,她总该来奔丧吧。郭老他们去了,如玉还是没来。
如玉爸爸嘴上虽开骂,心里还是感激的——他也想女儿能变好,他也不放心女儿一个人在外面。
一个来奔丧的亲戚,也听不下去了,给如玉爸爸找了个台阶,也帮郭老他们解了围。
郭老说,能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对禁毒帮教来说尤其重要。如玉是在第二天,被爸爸叫回后,强制带到郭老他们那里的……3年后,她成功戒断毒瘾。
感动吸毒者
郭老他们虽然年纪大,但都不怕跑。有时候,帮教对象并不是被说动的,而是被他们做的事感动的。
吸毒青年阿俊,是坎门最早的吸毒者之一。在郭老他们接触前,他已四进戒毒所,民警提起他就直摇头。
阿俊除了吸毒,还赌博,欠下一屁股债后,就更不敢露面了,只知道他经常在坎门的一座山头上。上山找他的老人,都是80岁以上的,山虽不高,但路陡,上山下山几乎都得相互搀扶着。找了5天,终于把人找着了。
这次,没等老人说话,阿俊倒是先开口了:
今天就是天王老子来找我,我也不买他的账,但你们这么大年纪,为我爬到山上来,我听你们的。
阿俊说他不是不想去戒毒,但他如果被抓去戒毒,就没人照顾80岁的老妈了——不去戒毒,只要没被抓住,至少还能陪在老妈身边。
有这份孝心,事情就好办了。
郭老他们自掏腰包500元,把大米、盐背上了山,又一次打动了阿俊。
没了后顾之忧,阿俊自然也就配合了。他不仅自己戒毒,还拿自己当反面典型,教育其他吸毒青年戒毒。(都市快报)
- 大学生暑期走进农村 当志愿者宣传消防法律知识
- 志愿者深夜高速截停可疑货车 里面挤着2000只猫咪
- 全省2万余专职禁毒社工和注册志愿者帮扶戒毒人员
- 点燃生命的希望 记越城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 舟山:红十字志愿者送健康和祝福到祖国最东部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