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06日讯 (今日早报记者 高逸平)上个月,财经作家吴晓波的文章《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在朋友圈里疯转,引发关于“中国制造”的大讨论。
前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全国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联组会现场时,对“马桶盖”现象作了回应。他表示:“这是倒逼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那么,中国制造业要怎么转?昨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两位委员和一位代表,共同讨论“一只马桶盖”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制造业转型的思考。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
浙江民企的产品附加值已经显现
但缺乏品牌创造价值的系统工程
去日本采购马桶盖的现象,恰恰反映了品牌创造价值背后的一整套系统工程,值得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与反思。
同一件衣服挂上品牌,可以卖到上千元甚至十余万元,但如果将牌子拿掉,可能价格只有不到数百元。
其实,浙江制造业在某些领域的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发达水平。但在整体系统的立法、标准体系、市场监管、研发创新、材料工艺以及对消费者的宣传引导上,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确实存在距离。
现在,正泰的产品跟欧美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目前已服务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我们部分产品的标准比他们更高。
浙江民企现在有实力有能力到发达国家将他们好的技术买回来,充实和提高自身。在德国,我就碰到一家浙江民企收购了一家德国电梯厂。
浙江不少民企并不单纯卖一个产品或一组产品,而是做工程总包。工程总包可以带动整个产业的出口,还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
现在,浙江很多民企的产品附加值已经显现,创新品质和科技水平都在提高。浙江民企的竞争优势在未来5到10年将会有大变化。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国制造2025”规划,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这是重要的强国战略。正泰也参与其中,制定其中某一领域的规划。
可以预见,未来我们将在研发、生产、采购、销售、物流、财务、人力、决策支持等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的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
我们的任务就是生产精品
助力中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很多人到日本买回来的马桶盖本来就是浙江制造,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外面买呢?
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不对称,以为日本制造的就好;另一个是消费观念,认为国外产品就比国内产品好。
可能有人会说,虽然都是浙江制造,但日本销售的马桶盖依据的标准体系比中国销售的马桶盖标准体系更高。这里有一个误区,体系不同并不代表就存在高下之分,中国的标准体系不一定就比日本的低。
事实上,中国制造非常强。我们有40%的产品销往海外,外贸订单多到做不过来,这说明我们的品牌影响力在提升。
未来企业的发展一定不是比谁做得大,而是比谁做得更专、更广。我们的产品在制造业大环境并不理想的情况下逆势增长,去年销售额增长了20%。我们以制造业起家,实体经济仍是我们的根本。
作为制造业企业,我们的任务就是生产精品,将它们销往世界各地。助力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是我们企业的责任。
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
转型要提前10年想,提前5年干
埋头拉车时,更要抬头看路
一直都在说产能过剩,可事实上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非常强。有媒体报道,今年春节期间,45万中国人在日本购物花了60亿元,其中不少人买的只是普通产品,如马桶盖和电饭煲。
为什么我们要跑到海外去抢购?一大原因是,中国制造的产品与我们日益增长的对服务质量和产品品质的需求不匹配。我们产品的科技和品质的附加值在产品含量中相对较低。
传化起家于传统制造业,我曾到日本考察同行工厂,发现其实我们和日本企业的差距就差在“认真”二字上。
回来后,我在这上面下了功夫。工厂管理、员工状态、环境保护、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上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去年经济环境形势比较严峻,但传化的制造业还有20%的增长,订单在向优势企业集中。
所以,转型升级关键还得靠自己。现在是该觉醒的时刻了,我们要加大对产品研发、品质和服务上的投入力度,树立起中国制造的品牌。
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今天讲,明天就能转了吗?要提前10年想,提前5年干,这一点很重要。
在埋头拉车的时候,更要抬头看路。要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应用。
转型升级并非不要制造业,而是要更好地发展制造业。我们看日本和德国,它们的制造业基础就挺好。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本,尤其像中国这样的大国,13亿人就业的源头还是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