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 > 全媒体播报 正文

我的数字新朋友|数字人专家“浙农娃”将上岗 浙江乡村还藏着哪些数字密码?

字体:
—2023—
12/22
18:58:06
2023-12-22 18:58:06 来源: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孙婧宜

image.png

  浙江在线12月22日讯(见习记者 孙婧宜)雕琢千年的东方农耕智慧,农业人薪火相传;澎湃时代的人工智能之潮,数字人乘风破浪。

  在12月举行的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联盟成立大会现场,数字乡村发展联盟数字代言人“浙农娃”首次登场,满满“数字味”再次展现出作为数字经济先行地的浙江,打造乡村数字经济创新提质高地的蓬勃力量。

  浙江乡村大脑、专属数字证书、浙农码、乡村数智生活馆……浙江乡村还藏着哪些智慧密码?浙江在线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数创未来 探索“三农”服务新场景

  “大家好,我是‘浙农娃’。”只见“浙农娃”头戴草帽,手拿平板,干练的衣着辅以黑边眼镜,塑造出活灵活现的“新农人”形象。搭配上自然的语调,仿佛穿越屏幕,正与你面对面交流。

浙农娃.jpg

数字人“浙农娃”形象照 受访者供图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数字“三农”专班副组长何春龙介绍,“浙农娃”是通过运用三维建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研发而成的虚拟数字人,代表了数字技术与“三农”有机融合的智慧结晶。

  “我们希望通过‘浙农娃’这样一个形象让农业信息交流服务变得更形象、生动、亲切。”何春龙告诉记者,最初打造“浙农娃”是希望农业信息服务从以文字为主的解答方式向人机互动的解答方式转变,这一目标正加速变为现实。

  目前,“浙农娃”正在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和迭代进化,随着“他”的成长,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政策解读、咨询策划等专业指导和营销服务,还可以为游客提供美丽乡村推介、在线查询、线路导引等“一站式”串联的线上服务,真正成为“三农”领域的全能专家。

  科技赋能 开创“智慧农业”新局面

  “三农”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助力,在浙江乡村,“懂学习、会思考、能决策”的不仅有“浙农娃”,还有一批批“聪明”的智慧农业产品。

  走进浙江省桐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数字种苗未来农场,蔬菜种苗满目,却几乎见不到工人。这是源于农场配有无人巡检、种子处理加工、智能播种、智能运输、智能嫁接等一系列智慧农业设备。

  农场一角,公司自主研发的自动嫁接机正将机器内的优质种苗进行嫁接,上料、削切、导向、劈接、上夹固定、下料,完成一株种苗嫁接所需时间不足5秒,成功率在98%以上。

  浙江省桐信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敬泉告诉记者,相对于传统育苗模式,数字种苗未来农场的运行效率提高了3倍以上,劳动力投入也降低80%以上,节省资源30%以上。目前,桐信已实现年培瓜菜种苗5000万株,辐射5万亩。

  由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器人与装备创新团队研制的名优茶采摘机器人在2023年同样备受关注,太阳能板、双目摄像头外加机械臂,它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学会了人的采茶技能,实现对茶树嫩芽的自动识别,“思考”后做出“采下茶叶”决策,并源源不断地送入储存盒中,给特色经济作物采摘领域智能化带来新的变革。

采茶机器人操作视频 受访者提供

  浙江理工大学农业机械研究所所长、浙江省种植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建能介绍,与传统采摘方式相比,采茶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可以不间断采摘,采摘标准也更加精细。

  从“不可能”到“可能”、“可行”再到“可用”,未来还将变得“好用”,在陈建能看来,智能装备高速发展给农业带来的改变是可观的。劳动成本减少了,生产效率提高了,农作物品质提升了,未来甚至可能实现作物采摘同步无损检测和分级,前景值得期待。

  事实上,这些设备仅是智慧农业的一角。在浙江,智慧农业助力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生产能力的案例有很多——嘉兴青莲未来牧场以数字全产业链模式让3人养殖1万头生猪;浙江庆渔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技术降低85%劳动强度;德清水木蔬菜工厂实现不间断番茄生产,产量相比传统生产提高30倍左右……智慧农业已在浙江乡村多点开花。

  技术下沉 擘画“浙”里乡村新蓝图

  浙江乡村还有一颗“最强大脑”,只要事关“三农”,无论你想办什么事,都可找它。“执法证件怎么查询?”“购买农机具体如何补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操作证件怎么申领?”不用线下排队,打开“浙江乡村大脑“,点击办事登录,就可以实现一键式申请、一平台审批。

  不仅如此,“浙江乡村大脑”还是农业农村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能力中心,拥有一个“数据资源仓”、一张“地理信息图”、一个“三农服务码”、五个“能力要素库”,现已累计归集“三农”数据30亿条,建设地理信息图层153张,集成智能模块17个。

微信图片_20231222104329.png

浙江乡村大脑 受访者供图

  “他可以为农业农村部门的决策和农业生产主体的经营提供决策参考。”何春龙告诉记者,“浙江乡村大脑”现已覆盖全省11个市、90个县(市、区),接入省、市、县各级应用80余个,日均访问量超100万次,活跃用户36万人。

  这是浙江推动数字技术向乡村下沉的一个缩影。从“农技110”到“百万农民信箱工程”,从实施万村联网工程到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从搭建数字“三农”协同应用平台到打造“乡村大脑”,浙江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近年来,浙江率先制定出台《浙江省数字乡村实施方案》《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规划》、全国首个《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数字乡村建设规范》。截至目前,浙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在今年的全国117个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中,湖州德清县列全国第一。

  今年12月,浙江省数字乡村发展联盟正式成立。联盟计划为偏远山区、海岛建设2000个5G基站,为智慧农业、乡村数智服务提供5G定制网建设、天翼云与算力资源,浙江在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探索实践从未停止。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数字乡村;乡村;三农;智慧责任编辑:江小来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截至目前,浙江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达到68.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在今年的全国117个数字乡村试点终期评估中,湖州德清县列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