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寻访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
革命霞光,映照浙西南
2016年10月08日 03:48:23 来源: 浙江日报 记者 沈吟 邵倩 向冬雪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毛凌霄

  浙江在线10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沈吟 邵倩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向冬雪 市委报道组 郑积亮 毛凌霄)农历8月的江山市大陈村,桂子飘香,一派安宁祥和的气氛。82年前的同一个季节,这里却呈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硝烟、炮火、鏖战……82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与敌人激战江山,并于1934年9月16日离开大陈继续北上。

  两年前,大陈纪念馆正式开馆,为的是让后人铭记那一段历史。血战东南半壁红,记者一行满怀敬意地来到纪念馆,寻访当年红军将士英勇不屈的战斗历程。

  挥师北上

  六千将士浴血奋战

  一幅幅详实的作战地图,记录着那段峥嵘岁月。

  江山市档案局局长、史志办主任徐青告诉我们,为了牵制国民党兵力,掩护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深入闽浙皖赣四省国民党统治地区,宣传推动抗日运动,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牵制围攻中央苏区的国民党军队。

  1934年7月7日,由红七军团整编形成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从江西瑞金出发,穿越闽境,纵横浙西,挥师皖南,不断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攻福州,克罗源,打竹口,袭庆元,占常山,战斗捷报频传。

  在江山境内,红军攻取清湖镇,渡过江山港,切断杭江路,激战大陈岭,战斗事迹可歌可泣。1934年9月12日,抗日先遣队进入江山,并与国民党追击部队展开了战斗。9月13日,抗日先遣队在进军皖南途中,与国民党追击部队在江山进行了一次“清湖战斗”。

  前卫部队以游击战术首先袭击守敌阵地。烧毁镇口的两个碉堡,消灭20多个保安团丁,大挫敌人气焰。然后,渡过江山港,控制了蔡家东北的大片土地,部署主力占领光头山,向北警戒,严防衢州方向敌人的袭击。同时,军团领导人带领部分武装,游击于山丘地带,形成多个目标,吸引、迷惑和打击敌人。战斗尾声,后续部队全部到达清湖镇并迅速渡江,占领阵地,连夜挖筑工事。

  9月14日拂晓,敌人发动全面攻击。先遣队采取游击运动战的战术,集中兵力,分路向敌右翼包围。其时,先遣队以部分兵力驱赶路口东侧残敌,并向江山方向警戒,主力由蔡家西北小道撤离清湖镇,穿过路口,跨越杭江铁路,向西北部山区挺进。

  就在9月15日下午,抗日先遣队抵达大陈村,又派了一个营和部分工兵、侦察兵炸毁了江山的航头铁路桥,守桥敌兵闻风而逃。傍晚,炸桥部队胜利归队。同日,先遣队为掩护炸桥部队,主动出击,与追击敌军激战到深夜。16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奉命出动6架飞机参战,轰炸大陈。先遣队已于16日凌晨甩掉敌人,向常山方向挺进,结束了在江山的5天战斗,继续高举抗日旗帜,挥师北上。

  1934年11月,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对外仍称抗日先遣队。1935年1月,红十军团进入怀玉山区,被敌重重包围在高山深谷之中,虽多次组织突围,终因弹尽粮绝、饥寒交迫而失败。部队除800多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将士牺牲或被俘,方志敏等人不幸被捕。

  仙霞岭上

  燃起浙西革命霞光

  “当年来自仙霞岭的革命霞光,映照得浙西南一片火红!”纪念馆里,粟裕将军曾说过的这句话被放在显眼的位置。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转战闽浙皖赣,策应主力红军长征的巨大贡献不可磨灭。他们英勇不屈,“血战东南半壁红”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其留在闽浙皖赣边的红军骨干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革命星火不久又形成了燎原之势。抗日先遣队突围战士到达赣东北苏区,找到了中共闽浙赣省委,根据中央分局的批示,迅速组建红军挺进师。

  1935年3月23日,由粟裕、刘英率领的红军挺进师挺进浙江,第一站便来到江山县境,从此留下二纵队转战在江(山)遂(昌)浦(城)边境。在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中,先后建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形成了包括浙西南、浙南、浙东等游击根据地。红军戎马仙霞,扎根群众,不断袭击国民党反动势力,并在江山建立中共江(山)浦(城)县委。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奋战在浙江的红军挺进师将士与南方八省的游击健儿一道,编入新四军战斗行列,继续高举起北上抗日的旗帜,驰骋在大江南北。

  “没有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就没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这个小小的纪念馆,是为了让我们后人铭记历史,让大家的心灵得到洗礼。”大陈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说。

  实物遗迹

  见证红军优良传统

  红军沿途书写标语,张贴宣言,发动群众,打击土豪,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当红军最光荣”“红军是为工农谋利益的”等标语也被做成展板陈列在纪念馆中。这些标语,原址位于江山塘源口乡洪福村福石岭自然村翁氏祠堂墙上,1982年,作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实物例证,福石岭红军标语被列为江山市文保单位。

  在江山,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广为流传。一份致朱德的电文中就提到“我们自闽北出发后,以江山群众为最好”。当地群众称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不少贫苦农民主动帮助红军烧饭、买菜、带路,有的还参加了红军,随军北上。

  纪念馆里有一枚铜板的故事:1934年,40多名红军战士去市罗洋执行任务,路过周村的靛青洋时,借一户农民家灶头做饭烧菜,向老乡买点辣椒调味,老乡不肯收钱,红军严守纪律,把铜板塞进老乡的衣袋里。那枚铜板,现在被收藏在江山市博物馆。

  江山市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管理服务中心主任陈红还记得,自己的曾祖父陈法林就为红军当过联络员,帮助传递消息。从老人的口中,他听到了不少红军的事迹。“红军艰苦奋斗,与群众打成一片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来说,仍然很有借鉴意义。”陈红说,“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红军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贡献。”

  80余载岁月已逝,但一幅幅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战斗场景,一桩桩遵纪爱民的生动史实,是对长眠于仙霞岭下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也让我们重温了红军抗日先遣队和挺进师的光辉历史。

  历史不忘,英名永在,浩气长存。

标签: 江山市;革命记忆 责任编辑: 金许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0083740181274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