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75双草鞋,一个红军战士和他的妻子
瑞金一别,出发和等待都是一生
2016年10月09日 05:53:50 来源: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特派记者 马黎 通讯员 杨友明

  浙江在线10月9日讯(钱江晚报特派记者 马黎 通讯员 杨友明 )75双草鞋,一个红军战士和他的妻子,瑞金一别,出发和等待都是一生。

  很多人都知道长征中那一个个里程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突破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但,花了9个半小时,去往那个长征出发地的时候,记者发了条微信,问了问朋友群里同样年轻的小伙伴们,居然,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长征的起点在哪里。

  在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里,第一块展板的“导语”中,写了两件事:

  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当选主席,定都瑞金。

  瑞金,是长征的起点。

  长征的第一步到底是怎么迈出去的?

  叶坪的一座祠堂

  毛泽东的《清平乐》和郁闷

  从瑞金市区到叶坪,开了20分钟的车,眼前是一个颇为壮观的革命历史遗址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暨“一苏大”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红色中华通讯社旧址、红军广场等20余处旧址。

  “毛主席”这个称呼,就是在眼前的“一苏大”旧址——谢氏祠堂叫开的。

  然而,博古、李德等人全面推行“左”倾错误路线,使这间祠堂,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形势每况愈下。

  1934年9月,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苏区的腹地,形成合围红都瑞金的态势。10月,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到3岁的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不得不与红军一起踏上漫漫远征之路。

  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的展板上,有一首毛泽东的《清平乐》,其中的两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当时的毛泽东,每天天不亮,就在会昌城外爬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1958年,他对这首词作了一句批注:“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但我们从词中,看不出他当时的心情。

  长征出发的时间表里,有一个重要的时间:1934年10月10日。

  这天晚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第一、二野战纵队,分别由瑞金县的田心、梅坑地区出发,向集结地域开进,长征正式开始。

  “曾经有不少人说,长征是仓促的决定。实际上,它经过了几个月的战略筹划。为什么觉得仓促?因为保密非常严。我们必须看到那是一个非常时期。在四面合围的敌军已经将中央苏区压缩到一个很小范围之时,保守行动的秘密和突然性,就是保护党和红军的生命。”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金一南这样说。

  云石山的最后一晚

  周恩来和马背上的行李

  “很多人是在傍晚离开的,他们也不知道是长征,就义无反顾地出发了。”74岁的梁仁忠,云石山乡丰垅村的农家书屋管理员,这样说。

  这样的义无反顾,孩子们也懂得。

  在梅坑小学,孩子们都会背那首公认的“校诗”《别梅坑》,而那首民歌,也是张口就来:“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这首著名的《十送红军》,校长说,他们正准备把它做成上下课的铃声。

  80年前,最后一晚的送别,就在云石山——长征第一山上。

  “山下的人,根本看不到山上还有一座庙。”梁仁忠,讲着山和寺的“小心机”。

  1934年7月,第五次反“围剿”最为激烈的时刻,原驻在沙洲坝的中央机关,已被敌人发现,为安全起见,所有中央领导机关都移迁到较为隐蔽的云石山,并分散在就近的各个村庄。中共中央局机关则集结在云石山丰垅村马道口。

  一份中革军委发布第五号命令的手写文件,贴在寺里的展板上。这一天,正是10月10日。清秀的小楷,明确了两个纵队的组成和出发时间、地点,这是中央红军长征的标志。

  落款中,副主席一览,写着周恩来、项英。

  那天,忙碌的周恩来一言不发,他在组织庞大的撤退计划。

  “红军长征出发时,辎重如山,骡马成群,就像是大搬家一样。”许多党史专家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金一南说,后来曾有人指责周恩来带了过多的辎重。

  “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决定,这么些人必须得抛弃。”实际上,周恩来的个人行李简单到了不能再简单:两条毯子,一条被单,作枕头用的包袱里有几件替换的衣服和一件灰色绒衣。

  纪念馆里的75双草鞋

  说了等你就等你一辈子

  沙洲坝中央军事博览园里,有一尊雕像,她握着一双草鞋,仰望前方,好像在等待什么人的归来。

  她叫陈发姑,2008年9月12日,在叶坪乡光荣敬老院去世,享年115岁。她被称为“共和国第一军嫂”。

  永远没法采访到她了,但记者联系到照顾了她20年的李翠兰阿姨。

  就在80年前的那个10月,发姑的丈夫朱吉薰,作为瑞金籍的一名红军战士,随部队转移北上。丈夫安慰她:不要难过,我一定会回来的。

  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发姑为丈夫做了一双布鞋,也回了一句很普通的话:我会等你回来的,一直等到你胜利归来。

  这一等,就是75年,其实是一辈子了。

  李阿姨说,老人性格开朗,一直在等,只要一听到是“上面来人”看她,就会问一句话:那天去的我家吉薰有什么消息?

  李阿姨说,从瑞金出发开始,发姑每年都会为丈夫打一双草鞋,后来双目失明了,也没有间断,一共打了75双草鞋。

  参考书目:

  《走向辉煌》 中华书局 作者 金一南

  《中国共产党瑞金历史》(第一卷)

  《新华社建社75周年纪念文丛——从瑞金到北京:新中国从马背上走来》 作者 徐壮志、周伟、程义峰

  感谢瑞金市委宣传部杨友明、梅坑小学校长胡中源、瑞金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廖九平对本次报道的支持。

标签: 长征;回忆 责任编辑: 金许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