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宁海首场马拉松昨日开跑

入局跑马,小城切入新赛道

字体:
—2024—
03/18
06:55:38
2024-03-18 06:55:3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陈醉 共享联盟·宁海 蒋攀 吴帅

  浙江在线3月18日讯(记者 陈醉 共享联盟·宁海 蒋攀 吴帅)春已至,新一年马拉松赛道开跑,浙江新晋“千亿县”宁海躬身入局。3月17日上午,宁海西门城楼前,超万人规模的庞大“跑友军团”鸣枪开跑。

  这是宁海入场城市马拉松的第一枪,也是宁海对城市品质进阶追求的发令枪。

  中国田径协会发布的《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全国337个城市(4个直辖市+333个地级行政区),2019年就有300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规模赛事。2023年,全国1000人(含)以上规模的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赛事超过613场。

  也就是说,全国马拉松赛事的拼图已接近完工,跑马扎堆,为何仍要挤入这拥挤不堪的赛道?一座县城跑马,能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摩拳擦掌——

  宁海备赛多年

  一城之下,庙街楼巷间,宁海马拉松摩拳擦掌。

  “差点没抢到名额!”跑友圈的“老炮儿”胡远黔常年四处征战。以他的经验,一场“透骨新鲜”的马拉松,往往因跑者对新赛事不了解,观望者多,名额通常比较富余。

  可这次,3000个“半马”名额,三天抢空,六成跑友是“外来客”。“全马”和欢乐跑报名也爆满。

  “开局”即火,这是怎么做到的?

  宁海县体育局产业科科长陈海永,先用了三个“最”字回答:“服务人数最多、规模最大、岗位最全。”

  城市马拉松以“城”为图,从来都是赛道上见真招。以一场万人规模的城市马拉松为例,中国田协给出的标准是,每100米设立一个医疗观察员,一场“全马”至少需要400多个持红十字会证书的专业志愿者,仅这一项就会难倒很多城市。

  而宁海早早做了准备。它在赛道上布点20个医疗保障点、19辆流动医疗保障车,40名背着AED的急救志愿者全程“陪跑”,16支应急队伍不间断巡逻……

  “我们的保障标准是:一旦有运动员意外倒下,4分钟黄金抢救期必须有人赶到。”陈海永估算,此次宁海投入的保障力量多达5000人。

  作为宁海县体育局运营体育赛事的“老手”,陈海永很清楚——宁海备赛多年了。

  宁海的优势在于山水资源,对户外产业的探索从未停息。宁海越野赛诞生在2013年,宁海500公里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开建于2009年,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号的……这些直接催热了宁海的户外运动,每年登山步道接待人次300万,占宁海接待游客的三分之一。

  近几年,宁海还举全城之力,创建省级5A级景区城,旨在强化优势项,发展全域旅游产业,提升跑步体感,吸引更多跑者。

  此前,宁海花了几年时间,分批送40岁以下机关干部、跑友等青年人群集体“考证”。目前全县持红十字会和户外指导员“双证”的志愿者,就有300多人,持红十字会“单证”的人数就更庞大了。这些强大的储备力量,让宁海此次的跑马直接上分。

  倾尽全力——

  这个U字不好写

  保障只是一方面,跑马还要看赛道的竞争力。

  宁海马拉松从西门城楼出发,42.195公里的标准赛道在城区画出一个大大的“U”字形。

  “这个‘U’字可不好写!”作为宁海马拉松线路的总设计师之一、宁海马拉松组委会办公室竞赛工作部负责人冯宗川一度很犯愁。

  宁海城太小了,主城区面积仅43.34平方公里,从最南端的徐霞客大道到最北面的桃源北路,不过10公里距离,而一场“全马”的标准赛道是42.195公里,相当于穿城四次。

  “路线折返,体感不好,赛道是马拉松的核心竞争力,又恰恰是像宁海这样的县域‘螺蛳壳’最难破的圈。”冯宗川说。

  细看很多小城的马拉松赛事,要么没有“全马”赛程,要么知难而退,从县城直接跑向乡村田野。

  宁海马拉松的路线敢于把全程放在主城区,就是找到了破解之道。为把赛事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宁海修改了二三十稿,公布一个“U”字形路线,给“城中人”开放了一个出入的口子。

  宁海整条赛道设置了很多个“活塞”,比如,“全马”的后半程会跑过兴海中路365号十字路口,附近即是人流量较大的县妇幼保健院。比赛中,若15分钟路程内有跑友,路口封闭,否则正常开放。

  “这一动作让赛事运营的难度倍增。”冯宗川透露,赛道上,类似的“活塞式”路口就有9个,为保障无缝运行,他们将13万份“告市民书”一份份送到沿街社区和商铺,还动用了1440名交警通力协作。

  赛道更是赛城,42.195公里“看”城,看的是小城风貌,也看小城智慧。

  宁海“倾尽所有”,当地历史、人文、经济、建设等强势元素悉数在赛道上“露脸”。

  当下的全国“跑马圈”,高手如云,北京马拉松跑过天安门,厦门马拉松沿途有海浪声伴跑……这些城市都以一场马拉松便锁定了城市形象。

  在这条赛道上,小城有没有机会?宁海想用自己的方式试一试。从体育到文化,宁海相信运动的终极,是丰富而多元的人生体验,为此,它有信心。

  提升能级——

  使城市跑得更快

  经济学上有个“马拉松周期”的概念,指的是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后,一个国家先后有多个城市举办马拉松赛事,代表这个国家开始进入体育消费的黄金周期。

  若把这条定律的测算范围缩小至县域,宁海马拉松就有了更深层次的样本意义。

  去年,宁海刚刚交出GDP1001.2亿元的成绩单,首次跻身全省28个“千亿县”俱乐部之列。

  经济水平飞跃,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健康,催生体育热。

  具体到宁海,一系列体育兴城的化学反应肉眼可见。

  据宁海长跑协会提供的数据,宁海70万人口中,能跑“全马”“半马”的人就有近5000人。

  翻开宁海国家登山步道的账本:每年这里接待人次300万,占宁海接待游客的三分之一;登山步道沿途农家乐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直接收益超过2亿元。

  一方面,体育热衍生出兴旺的体育制造业,宁海76家登山杖企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70%;另一方面,也催生了40余家俱乐部、赛事公司等服务型企业,每年全县各类运动赛事多达100多个,体育产业总产值85亿元。

  除经济账之外,宁海更迫切的诉求在于撬动城市活力和价值增量。

  “千亿县”更强调以县域禀赋为根本,从空间、科技、资源、价值链等多维度拉动整合县域经济,建立系统化、能够撬动整合系统性要素的顶层设计,这背后的发展逻辑与马拉松“不谋而合”。

  “马拉松就像一根转轴,牵一发而动全身,拉动城市这座‘大机器’进行高质量运转,催动城市能级的提升。”宁海县领导说。

  县领导举了一个例子:这一次,宁海马拉松在全城总动员的基础上,构架了“一办八部”的运作体系,涉及33个单位部门的协调与通力合作,可以说,办赛是全城软硬件供给和运转的有效操练。

  同时,通过宁海自在生活节、美食节、户外用品展等当地知名旅游节捆绑举办,全力放大马拉松带给城市的名片效应。

  一个赛场外的细节,引来了众多跑友的赞叹:“宁海每个公园都有专业跑道,整座城处处可跑。”

  其实,宁海近几年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都开始围绕着“体育+”,拉开新赛道。不难看出,这座县域小城想让“体育+”展露强劲的多元带动能力。未来,宁海要做的,就是不断以“赛事本体经济+赛事衍生经济”加速体育产业链和城市旅游、传媒、服务、娱乐等多产业的深度融合,使城市跑得更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马拉松;宁海县责任编辑:马驰骋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