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从我省发布的典型案例里看门道——

知识产权保护,这些新趋势值得关注

字体:
—2024—
05/08
08:51:15
2024-05-08 08:51:1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张以成

  浙江在线5月8日讯(记者 王逸群 通讯员 张以成)知识产权,听起来很“高大上”,实际上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看一部电影、喝一杯奶茶、网购一套品牌衣服、下载一个软件……这些,都与知识产权息息相关。

  浙江的公检法部门近日相继发布了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有盗版影视作品,也有假冒化妆品,还有侵犯商业机密……可以说,知识产权的保护形势愈加严峻。

  知识产权案件有哪些新趋势?保护知识产权有什么新变化?我们来好好聊聊。

  严打侵犯商业秘密

  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日益重视,相关保护法规也在逐步完善。但是仍有部分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无意或者心存侥幸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商标、制作销售外观相近的“山寨”产品、复制传播录音录像制品……品牌保护、著作权保护等传统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是公检法典型案例中的“主流案件”。

  省检察院发布的6起典型案例中,就有4例与假冒注册商标相关。省公安厅和省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大部分也与假冒知名品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有关。其中包括广受关注的西湖龙井茶,去年杭州市公安局就联合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侦破西湖龙井系列案件,涉案金额达1.2亿余元。

  近几年,伴随着新兴技术发展,知识产权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比如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就成为公检法打击整治的重点。尤其在浙江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知识产权保护更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

  去年,全省检察机关在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先进制造等科技创新密集型重点领域,批准逮捕9人,提起公诉21人。如钱塘区检察院在办理一起高新技术企业被侵犯商业秘密案中,在保障企业创新权益的同时,帮助企业挽回损失3000万元。

  采访中,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主任王霞芳告诉记者,当前商业秘密案件虽然总量小,但增长趋势明显。也就是说,权利人对商业秘密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这对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数字化技术当帮手

  相比全国其他地区,浙江的知识产权保护压力更大。背后的原因,与浙江高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息息相关。互联网行业升温,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也明显增加。

  《2023年度浙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涉网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多达18820件。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普及,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呈现隐蔽性高、技术专业性强、共同犯罪产业链化明显的趋势。

  具体来说,有的犯罪分子具有多年计算机从业经历,通过网络爬虫、视频解析、转码、非法获取深度链接等新型技术手段实施犯罪。这样一来,证据的收集、固定和审查难度大大增加。

  此外,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规则也亟待探索和完善,对司法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一线办案人员,要面对不断翻新的犯罪手段、犯罪工具带来的种种难题。

  浙江也在破题。运用数字化技术,已成为不少办案人员解决难题的新方式。比如常见的商品花样版权纠纷,仅靠主观判断是否侵权非常难。

  为此,省高院指导柯桥区法院研发“版权AI智审”数字化应用,借助“以图搜图”技术和海量数据底池,实现“图片查重”“创新参考”“侵权比对”。花样是否原创?有没有二度创作?上传花样图片,点击数据库搜索,系统就能立即进行版权溯源,还可对花样的创新度、相似度等出具详尽、量化的比对分析报告。

  说起“恶意诉讼”,记者还发现了一个值得警惕的新现象:“恶意诉讼”“碰瓷式维权”的行为在增加。

  去年,绍兴检察院依靠数字监督模型,对近三年法院系统1000多份裁判文书进行大数据分析,办理了一个专门虚构影视作品著作权权属,以专业虚假诉讼、借“维权”敛财的犯罪团伙案件。

  调诉结合保护企业权益

  实践中,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即使权利人成功维权,获得的赔偿往往难以弥补其因侵权行为遭受的全部损失。

  赔偿低、成本高、周期长,是不少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案件中遇到的难题,也间接反映了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问题。

  记者注意到,公检法发布的几十个典型案例,不仅展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趋势,也蕴含着司法保护在机制层面的新探索。

  其中一起案例,是关于一对夫妻以“白菜价”出售假冒化妆品的案件。浙江企业“欧诗漫”主营珍珠美肤产品。2022年,该公司报案称有网店销售假冒商品。然而警方调查后发现该网店资金流水只有3000多元,未达刑事立案标准。

  考虑到背后的制假售假产业链,检察机关围绕涉案人员的聊天记录、销售账目等提出精准取证意见。2023年8月,对该案中的刘某、姜某等5人以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提起公诉。

  为了弥补企业损失,检察机关又支持该公司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并释法说理,促使刘某等人认罪认罚,自愿赔偿公司损失24万元,并当庭道歉。

  “调诉结合,通过诉前调解帮助权利人及时高效获得民事救济。这也是浙江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的一大特色。”王霞芳说,2022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通过诉前调解帮助149家企业获赔,赔偿金额共计1.4亿余元。检察机关还建立“一案四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支持起诉等工作机制,开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多措并举强化知识产权综合保护。

  浙江是知识产权大省,近几年各部门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不论是2022年省市场监管局推动上市公司设立首席知识产权官,还是公安机关组建200人的“知产警官”队伍,都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好地推动创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知识产权责任编辑:黄泽杭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