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州青年建筑学博士情系乡野 带着记忆,设计乡村未来
2016年06月14日 03:30:0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记者 王庆丽

  核心提示:建筑学博士,城乡规划与建筑学教师,杭州某网络教育公司创始人……表面上看,30岁的项星玮眼下正在经历的工作与生活,似乎与乡村并无太多关联。然而,对于这个从群山环抱的小镇走出来的年轻人而言,那些从幼年时就开始积累的乡村记忆,那种根深蒂固的乡愁情结,一直在有意无意间成就着现在的自己,也让他对乡村的未来有更清晰的认识与设计。

  浙江在线6月14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王庆丽 通讯员 朱映归)再过两个月,出生于1986年8月的缙云人项星玮就要迎来真正的而立之年。

  这个“而立”,除了年龄将满30周岁,对他而言还有着更多的现实意义与角色认定:作为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博士研究生导师沈杰教授,目前正在着手准备博士论文的构思与开题;同时,作为浙江师范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外聘教师,每周五从杭州赶往金华授课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与责任;2015年底,由他主要发起并创办的杭州云注教育科技公司成立;今年5月,他与女友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在杭州有了小家……

  从学生到教师,从工作到创业,从单身小伙到组建家庭,项星玮说,自己的每一步成长与转变虽然在城市,却又与乡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说城市是他目前的安身立命之所,那么乡村带给他的,则是灵感,是情怀,是眼光,更是未来值得放手一搏的广阔空间。

  乡村,设计的场所

  缙云五云街道,是县城所在地,也是项星玮的老家。如今,这里不仅由从前的镇更名为街道,并且呈现出一派车来人往、绿化优美、楼房林立的新型城镇化图景。

  然而,每每谈及自己的家乡,让项星玮始终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远方连绵不绝的座座青山、清澈可见游鱼的条条溪流,以及田埂边农人们头戴草帽、手牵耕牛缓缓归家的乡村图景。尤其是在距五云街道10多公里开外的新建镇上,那一片保存完好、风格古朴的河阳古居民群,看过一眼便令他印象深刻。

  “西方建筑学倡导一种‘场所精神’,认为每个地方、每个场所,都有特定的‘气氛’,可以用非常具象的东西表现出来。乡土社会是一个大场所,地缘与血缘构成基本体系,其中的乡土文化值得在建筑设计中不断学习、借鉴。”项星玮说,怀着这种独特的乡土视角,2008年,还在浙江科技学院攻读建筑学专业大三时,他就和其他两名同学在设计竞赛中崭露头角。

  根据竞赛要求,每个参赛团队需要在面积3000平方米到5000平方米的空地上,设计一座活动中心。到哪里去找面积如此大的一片空地?活动中心的建筑风格与活动内容如何设计?项星玮说,城市里,比如像杭州西湖景区内的满觉陇等,他们也不是没有考虑,但是风景理想的地方场地又不够,最后索性就把目标设定在他所熟悉的河阳古民居群附近。

  几经商讨与实地考察后,一个颇具江南水乡风格的“乡村会客厅”设计方案就此出炉。3名团队成员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坡地地形,并力图保留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赋予设计方案明显的地域特征。其中,建筑物采用一进院与二进院的形式,屋顶为单坡顶,灰瓦白墙。其内设有茶室、乒乓球室和戏台等,戏台前为广场,亦可作看台使用,充分考虑到村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乡村会客厅’的设计理念源自于古建筑中‘厅堂’的概念,”项星玮解释说,乡土社会中,广场与戏台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前者可供人们晾晒谷物,集聚谈天,后者则是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可以还原出原汁原味的乡村生活,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空间的合理利用。这就是乡村记忆带给他的独一无二的创作灵感。

  实践,灵感的再现

  在缙云,项星玮的名字是随着“获奖专业户”的美称而不断在父老乡亲中传扬的。“美丽乡村追梦人”则是当地媒体对于他的评价。

  翻开项星玮的履历表,一串长长的获奖名单和社会实践经历,让人应接不暇:2008年11月,获得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建筑设计竞赛三等奖;2009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建筑节能征文比赛优胜奖。2010年考入南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后,他又先后参加了学校的教学楼改造设计、南京市重点工程傅厚岗及周边社区整治工程设计等项目……

  “参加比赛或者项目设计,主要是为了检验自身的水平,加强与同行和前辈间的交流。”项星玮说,尽管如此,他更懂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义。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只有将图纸上的设计方案转化为现实中建筑式样,在实践中磨炼技艺,才能真正获得成长与进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3年,硕士毕业、初到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职,他获得为淳安千岛湖绿道设计骑行驿站的一次实践机会。那时候,省规院的4到5名工作人员组成设计团队,为绿道沿线的6个休憩点设计休息及设备用房。

  风光绝美的千岛湖畔,项星玮的乡土情怀再次得以展露。在由他设计建造的里汪驿站中可以看到,这幢两层建筑的第二层,主要采用了木栅栏式的外观结构,第一层则是以当地石材为原料堆砌出的外立面。项星玮说,考虑到木结构本身容易朽坏,实际上他们是在栅栏内部使用了现代建筑中普遍使用的钢筋,外面再涂上一层木材式样的油漆,同时配以虚实相生的廊道建设,以此实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目的。

  “从整体上看,项目带有较明显的风景园林特征,更为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结合;从功能上看,项目较好地满足了绿道骑行者的需要,不仅为其设置了公共卫生间、自行车停靠点等设施,而且还设置了餐饮、旅店等休憩空间。”省规院该项目主要负责人之一朱振通这样评价。

  网络,未来的方向

  “乡村建造不仅仅是居民点的规划、单体建筑的设计,还包括乡村产业结构的规划和升级、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等。建筑师往往既要成为设计者、监理、施工者,又要参与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业环节建设中,帮助乡民创立生产协作机制,增加乡民返乡就业的途径,为乡民增产创收提供条件……”对项星玮来说,乡村是一个不拘泥于设计本身、能够全方位展示建筑师才华的大舞台。

  在即将出版的一本新书中,项星玮这样谈论对于乡土设计师的构想。很显然,这个要求比单纯设计建造农居房要高出许多,而在他看来,目前,由于乡民与建筑师之间缺少直接沟通,由此导致许多村庄的建筑设计与乡民本身的实际需求相脱节,想要实现这一构想,互联网平台无疑是最方便也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早在读硕士时,项星玮就已通过在“淘宝”出售电热水袋等日用小商品,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从最初400元的创业成本,到后来每天1500元以上的营业额,期间还不到一年时间。”项星玮说,第一次互联网创业经历,让他充分感受到网络的力量,只要肯动脑筋,钻研市场及客户需求,就能引领潮流,在网上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更让他受到触动的,是浙江大学乡村人居环境研究中心目前推广的一种新型农产品运营模式——“小美农业”。该项目采用一位农民对应N户市民家庭的方法,通过订菜网站连接市民和农民,并借助自建的物流体系,实现蔬菜的定向供应,农民不用再担心农产品的销路和运输,而市民只要坐在家中就能享受到新鲜、健康的蔬菜。

  “谁说做建筑师只能设计房子?通过‘小美’的案例不难发现,在乡村,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项星玮认为,建筑师不仅要为村民设计房子,同样也要为他们设计道路交通、物流仓储等一系列生产配套设施,“乡土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有时候一个小小的要素,或许就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在他看来,眼下,无论是小米公司推出的“爱空间”,还是由万科搭建的建筑在线接单平台,都已开始运用互联网连接设计师与用户之间的需求。然而,这些知名企业的尝试,目前仍局限于城市消费者,而并未涉及拥有广阔发展空间的乡村。今后,他想要构建的是一个类似于“网上设计院”的建筑云平台,无论客户群体来自城市或乡村,都在此进行有效沟通,充分表达自身需求。

  目标听起来很宏大,但项星玮已经脚踏实地地开启了新一轮实践。他于去年12月组建的网络教育公司,目前虽主要以建筑学的网上教育为主,但在他看来,这正是他不断积累互联网的营销经验的一步重要尝试。“现在,你可以称呼我为CEO!”提及目前的创业计划,项星玮的眼神中满是期待。

  “道路已经选择,没有蔷薇花,并不曾后悔过。”怀着如诗人舒婷一样的坚毅与执着,这个三十而立的年轻人正全力以赴,为未来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标签: 建筑;乡村;博士;设计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