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三伏天正式谢幕!"出伏"后注意防秋燥但仍须排毒祛湿
2016年08月26日 17:04:24 来源: 浙江在线健康网 见习记者 翁含露 通讯员 王婷

  浙江在线健康网08月26日讯(见习记者翁含露 通讯员王婷) 自7月17日“入伏”以来啊,就独得太阳恩宠……打住,今年加长版“三伏天”于8月26日正式谢幕!

  这意味着,暑气会悄悄散去,天气会渐渐转凉,不用空调我们也可以舒坦地活着了。从天气预报来看,杭州周末最高温也只有31-32度左右。下半年的第一场冷空气正在一路南下。从8月26日开始,冷空气就跨过长江,增强南方地区降雨。

  那么降温过后,“秋老虎”会回来吗?气象专家表示,出伏后仍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高温过程,公众需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

  在南方,立秋后到10月底可算初秋,气候与夏天差不多,仍应以清热祛湿为主,秋燥也渐渐比较明显,应注重滋润养肺。

  “秋燥”之始多喝水,这不是敷衍!

  初秋来了,早晨起床,很多人会感到嗓子发干,干咳却没有痰,皮肤也愈发干燥——身体在告诉你,这是“秋燥”。

  “中医认为,秋季与肺相通,所以当身体受到秋燥的伤害,首先为肺受损,表现为干咳,少痰,口渴,咽干,鼻干,眼干,皮肤干燥等症状。”浙江医院针灸科章少颖中医师说。

  怎么对付“秋燥”?那就是多喝水,这回真不是敷衍。章少颖提醒,清热养阴,预防秋燥很有必要,可以常吃白萝卜、木耳、百合、梨、芝麻等食物,注意多喝开水、豆浆、乳制品等,这样有助益胃和生津。

  此外,尽量少吃油炸、烧烤类食物,生活作息也要有相应的调整,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宜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而夏秋交替,易伤气血,这个时候又是补虚损的好时候。章少颖说,因为脏腑功能在冬季会处于蛰伏状态,如果不能提早储备好足够的气血,在深秋或严冬时容易引起脏腑功能衰弱,出现各种病症。

  秋季怎么进补?平补最合适,即养阴、润肺、补气、生津,在药材的选择上最好是养阴补气的,如玉竹、麦冬、枸杞、玄参等适合养阴,黄芪、人参、茯苓、白术等适合补气。

  告诉你几个“窝”在关键部位的排毒穴位

  “秋燥”之际,是时候排毒祛湿了,浙江医院针灸科副主任诸剑芳副主任中医师也为大家列举了几个“窝”在关键部位的排除毒素穴位,记得收藏了!

  1.胳肢窝

  俗称“腋下”,极泉穴所在,是颈部与上肢血管和神经通路,弹拨可预防冠心病,肺心病。

  方法:用自己的右手掌拍打左腋,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腋,每次进行30至50次,反复这个动作5遍。

  2.肘窝

  肘窝的浅部有肱二头肌腱膜,深部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并有血管、神经干通过。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痰黄气喘、咳嗽咳血、心烦心热、口腔溃疡、失眠多梦等问题。

  方法: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至10分钟。每一到两周进行一次,能够保证排污口的通畅。

  3.膝窝

  又称腘窝,委中穴所在,位于膝关节后方,里面充满脂肪,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

  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而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

  方法:平时可拍打此处5至10分钟至淤斑痧点显出,每一至两周拍打一次。

  4.腰骶窝

  腰骶窝即人体腰骶部形成的“窝”,肥胖者以及孕妇此“窝”更加明显。诸剑芳说,腰骶窝是人体最“忍辱负重”的地方,也最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平时多拍一拍大有裨益。

  方法:拍打的力量应由轻而重,再由重而轻,连续反复几次即可终止。

  如上图,用虚掌拍打,注意沉肩垂肘,腕部放松,指关节微屈成虚掌,五指并拢。在拍打时要平稳而有节奏,拍打后迅速提起,拍打的部位要准确一致,孕妇及月经期女性慎用此法。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5.肚脐窝

  经常拍打肚脐窝可起到安神宁心、调和气血、舒肝利胆、益肺固肾、通利三焦、调畅经络的功效。

  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拍打肚脐窝100至200次。操作时,腕关节固定或微动,以肘关节的屈伸活动为中心。

  6.阴陵泉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如果体内有脾湿,按这里会疼,但是坚持按揉,会发现疼痛逐渐减轻,说明脾湿在好转。

  方法: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里,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10分钟以上。

  7.足三里

  足三里是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方法: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的足三里3至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阴陵泉1至2分钟。

  8.承山

  承山穴是最有效的祛除人体湿气的穴位,大多数人只要轻轻一按承山穴,就会有明显的酸胀痛感,按揉承山穴一段时间后,会感觉身上微微发热。

  9.丰隆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产生的病理产物,是致病因素之一,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可用针刺丰隆穴治疗。而长期坚持按摩,还能把脾胃上的浊湿像打雷下雨一样排出去,揉、搓丰隆穴可以消除胃胀。

标签: 出伏;秋燥;排毒祛湿 责任编辑: 朱婧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082661454695600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