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夏天融冰制冷,冬天从井里取暖 临安首幢“零能耗”楼很低碳
2016年10月11日 09:11:13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管光前

其貌不扬的“零能耗”楼。

“水空调”装在墙肚子里。

  如果不走进它的内“心”,你恐怕很难察觉,坐落在青山湖科技城里的这幢其貌不扬的楼宇竟是“零能耗”楼。

  所谓“零能耗”,是指大楼日常运行所需的能源不依赖外部供电,而是源于大楼自身的光伏发电。

  “零能耗”楼业主杭州源牌集团董事长叶水泉介绍,大楼屋顶安装了720块光伏发电板,一年可发电19万度,刚好与大楼全年的能耗相抵消。

  叶水泉介绍,“如果是同样规模的普通大楼,每年大概要耗电39万度。而‘零能耗’楼之所以能实现产消平衡,有赖于一系列节能技术的应用,这些技术使大楼节能率超过60%。”

  窗帘、玻璃、墙体都很节能

  在这幢大楼的南侧窗户外面,安装了76块像百叶窗一样的智能遮阳板。这些板尽管看起来有些笨重,“脑子”却很“灵活”,可根据日照的强度、热度,自动调节闭合度和采光量,使透进室内的光强度时刻处于最佳。

  窗户的玻璃也是高科技的,采用了Low-E玻璃(低辐射玻璃)。这种玻璃表面镀有多层金属或化合物。可见光可以穿透无阻,而携带热量的红外线却被反射,因此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和良好的透光性。

  建筑的能耗中50%是通过外墙产生的。这幢大楼的墙体共有8层,外墙保温层是6厘米厚的矿棉板,可以减少因为采暖或降温而消耗的大量能源。外墙面层还涂有节能涂料,可以将辐射到墙体的热量反射到大气层,使夏季吸入建筑的热量大大降低,使空调制冷更节能。

  热水和暖气都取自井里

  除了有节能的“外衣”,大楼还有着一颗强大的节能之“心”。

  大楼的耗能“大户”是中央空调,占大楼全年总能耗的60%。为了使空调系统更节能,源牌集团给大楼配置了最“潮”的冰蓄冷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分别给大楼供应冷气和暖气。

  所谓“冰蓄冷”技术,简言之,就是用夜间的“谷电”将水制成冰,白天再把冰融化,释放冷气给大楼制冷。由于“谷电”价格低,再加上融冰的能耗要远远低于传统的氟利昂降温,所以“冰蓄冷”技术,除了省钱,也更节能。同时,还有利于夏季电网的错峰运行。“冰蓄冷”空调不向室外排放热量,规避了传统空调带来的环境公害,可谓一举数得。

  所谓地源热泵技术,形象地说,就类似于把夏天的热量以“深埋”的方式储存到地下,到了冬天再把热量“提”出来给大楼供暖。

  用来储存热量的是一口口深达百米的深井。这些井就打在“零能耗”楼东西两侧的草坪下方,共有16口。夏天,室内空气中的热量被“送”到井里深埋起来,冬天,再把热量“抽”上来给大楼供应暖气和热水。

  装在墙肚子里的“水空调”

  “冰蓄冷技术和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使大楼节能达40%。”叶水泉介绍,在“零能耗”楼附近的青山湖能源站,也同样采用了这些技术。如今,能源站输送的能量正以集中供能的形式,惠及科技城所有已经建成投运的科研院所。它也是科技城打造“低碳技术示范区”的核心技术。

  为让记者“见识”这种节能空调,叶水泉挪开办公室墙上的一幅画,墙肚子里埋设的红色PVC管道赫然在目。“冬天,里面充盈热水,夏天则为凉水。这种‘水空调’可以使房间温度更柔和、更舒适。”

  传统中央空调,送风口都安装在头顶上方,长时间坐在风口下方,脊背常被吹得僵直。这幢大楼里的中央空调,送风口是装在地上的。叶水泉介绍,由于热空气的上升属性,夏天,更有利于凉风在低位集聚;冬天,更利于暖气自下而上充盈整个房间。因此使空调效果更佳,更节能。

  除了节能,还很智慧

  除了节能,“零能耗”楼里的空调还很智慧。这里的空调具有“互联网思维”,被植入能源环境协同控制技术和模糊柔性控制技术,能自动识别人体的最佳舒适度,随时调剂和变换送风量,实现能量切换的“软着陆”。而不是像传统空调那样,用开关技术对能量切换实施“硬着陆”式的或停或开。

  叶水泉算了一笔账,冰蓄冷技术、能源环境协同控制技术和变风量技术,使大楼节能达65%,正是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确保了“零能耗”目标的实现。

  如今,源牌集团的一系列智慧节能技术正走出青山湖科技城,惠及全国乃至全世界。像迪拜的范思哲皇宫酒店、上海迪士尼乐园、广州珠江城、世博会中国馆等等这些高大上的建筑,都用上了源牌节能技术。“目前,全球已有数百座建筑都用上源牌的节能空调系统。”叶水泉说。


标签: 临安;能耗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6101135092057934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