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嘉兴 正文
老父亲墓碑上不刻名字刻“家训” “奉献”成传世珍宝
2016年06月28日 10:55:00 来源: 嘉兴日报 记者 朱弼瑜 通讯员 骆霞

  浙江在线6月28日讯 “家训”一词近年来很“潮”,而真正将家训奉为圭臬,多年如一日坚持为之的却并不多。而在新兴街道松鹤社区,却有一个家庭数十年来一直将一条家训执行如一,这条家训就是“奉献”。听起来不那么时髦,却在几十年的真实奉行中变得格外让人动容。

  这是一个党员家庭,男主人韩珊甦,女主人沈惠君,而留下这句话的是韩珊甦的父亲韩严达,两代人都是党员。韩严达曾经是解放军三五九旅的一名战士,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也参加过解放大西北,新疆解放后又曾在喀什工作,为当地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因为在战争中受伤,比较早就离休来到嘉兴生活。韩严达不管在哪里,努力为共产主义奋斗、为祖国做出贡献的信念一直没有变。

  在儿媳沈惠君的印象里,公公虽然身体不好,却手不释卷,街道有党员会议他从不落下,一生坚持不给别人添麻烦,从来不会为自家的事情去托人办事,也一直这样对家人进行言传身教。直到老人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为祖国奉献太少了!”于是沈惠君和丈夫决定,老人的墓碑正面就简简单单地写着这句话和老人的署名,而这句话也被深深地刻进了夫妻俩的心中。

  1976年,刚读了两年医学院的韩珊甦选择报名支援西藏,虽然当时他既没有毕业也尚未成婚,但其父大力支持,毫不犹豫把儿子送上车。韩珊甦在西藏工作15年,每两年才能回嘉兴一趟,但不论父亲还是妻子都从无怨言。

  回到嘉兴后,韩珊甦在嘉兴学院工作,业余研究心理咨询,成为许多大学生的“知心朋友”,有些年轻人遇事心里憋闷,就常找他聊天。半夜11时以后电话响起,一聊半小时对韩珊甦来说是常事。2008年汶川地震,韩珊甦又一次主动报名去地震灾区救灾,一去又是一个月,妻子沈惠君同样完全支持,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而沈惠君则是社区里的大忙人,她是松合里小区业委会主任,也是居民小组长,家长里短、大事小事她样样愿意帮忙,成为社区工作的好帮手。松合里小区是个老旧住宅区,居民停车一度是个大难题。为了解决问题,让居民接受安装收费闸道口,沈惠君前前后后多次上门做车主工作,终于成功推动这项新设施的投入使用。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改造后部分窨井盖不够平整,车辆路过造成噪音的问题,她反复多次与有关部门沟通,请对方到现场查看调整。而在文明创建、治安巡逻等工作中,沈惠君每次都积极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也是不落人后。附近楼道有位90多岁的独居老人,她常常上门看望,时时放在心上。她的努力赢得了很多居民的信任,大家遇到困难了也总是会想到请她帮忙,而她从来不厌其烦,他们的女儿也一直很支持父母。

  沈惠君说,公公对自己一家的影响很深远,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那么多年,夫妻俩又都是党员,总觉得为大家做点事都是应该的,“奉献社会是我们的义务啊。”

标签: 家训;党员;奉献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